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觀念」標籤的文章

【民防】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 烏克蘭民防手冊 - 通訊與資訊檢索

圖片來源: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 隨著中國假訊息流竄世界,過往那句「保密防諜」似乎已經不再只是電影中的一句台詞。承平時期假訊息的危害可能僅止於對政治、社會秩序、安寧的妨害;但戰時的虛假訊息,卻可能造成除主戰部隊外,非必要的人命損傷。 前陣子參與 「戰火下的掙扎與抵抗 - 烏俄戰爭前線反思」 講座中也有提到,俄羅斯是如何透過散佈「烏軍解放區域」的虛假訊息,引誘避難群眾回到仍在交戰中的城鎮。 究竟戰時我們該如何區辨訊息的真偽,我想直接借鑒烏克蘭的宣導,是很不錯的方式。 鄰里社群:如何安全地分享訊息 戰爭期間由於國家安全局勢緊張,烏克蘭人開始在聊天群組和社群媒體上交換更多資訊。 與鄰居保持一定聯繫對於當今局勢有一定的幫助,這是一個安全、意識和相互支持的議題;然而,如何正確地進行交流以免傷害自己和他人是交流前必須清楚知道的。 以下是有關如何使您的家庭聊天既安全又有用的提示: 善待新加入的聊天成員,不要稍有懷疑就隨意指責他們與敵人勾結 - 大多數情況下,群組的新成員不過就只是新成員而已,假如你打算尋找其中的間諜,請先謹慎分析你懷疑他的原因。 通常,這種「懷疑」可能是由壞消息帶來的壓力所引發,並不是真的有間諜。 不要分享有關軍事設施和關鍵基礎設施的資訊 - 有時,敵人可能會透過個別帳號滲透大量成員的社團群組進行情報搜集與破壞性宣傳。 請對嘗試在社群內搜集以下訊息的成員帳號提高警覺: 1. 倉庫、維修基地和車隊 2. 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工程裝備陣地和人員居住地 3. 醫院 4. 重要基礎設施-火力發電廠、油庫、水工建築物等 5. 我們的軍事人員、武器和彈藥的行動路線 為防止敏感資訊落入敵人手中,請勿在通訊群組中發布或分享以上資料;如果您是聊天的管理員,請設定適當的規則並警告成員遵循這些規則的重要性。  不要在聊天中分享有關敵方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位置的資訊 - 敵人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調整打擊的準確性並識別防空系統中的漏洞;實施的戒嚴狀況下,公開定位領土和/或房地產的照片將會有相關刑事責任;在官方消息來源發布之前,請勿在公共群組中分享任何有關空襲、砲擊和破壞的資訊。  雖然要隨時保持謹慎,但鄰居之一聽到奇怪或未知的聲音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討論話題,畢竟社區鄰里聊天交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日常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與家中的緊急情況有關。  檢舉、或是請...

【通識】烏克蘭戰火下前線的反思 - 重點整理

週五晚間,Yeti來到華山參由遠山呼喚舉辦、台籍志願軍 陳晞先生主講的 「戰火下的掙扎與抵抗 - 烏俄戰爭前線反思」 講座。 對於居住在承平許久的島嶼上的朋友們,能透過烏克蘭防衛作戰實際參與者的觀點,反思台灣國防、民防的準備,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以下是活動過後,一些讓我印象要為深刻的重點整理,與大家分享。 —— 「如果今天中國攻打台灣了,你會選擇到安全的地方躲避戰火,還是留下來抵抗?」 在講座開始前,主辦單位透過這個簡單的提問,與來賓們進行了一次小互動。 這個問題無論在生活或是內心,我想板上狗友們應該都被拷問千百回;我想對於關心該議題的朋友,答案多半是後者吧? 現場其實也是如此,但走出同溫層後答案真的是如此嗎?坦白說我自己也不知道。 〖台灣與烏克蘭的不同?〗 無論是地緣政治關係、兩岸軍力差異、國族認同問題,都是俄烏開戰之後大家耳熟能詳的相似之處,但也許不同的地方才是我們真正該注意的重點。 陳晞在講座中點出了四點台烏不同的地方,包含: 1.民眾覺醒與政府改革 我們會在2022年的戰場上看到烏克蘭成功的抵擋俄軍的侵略,其實奠基於他們自2014年烏東兩州戰爭後,人民對俄羅斯野心的警醒,以及政府面對威脅下對於國防、內政等面向的全方位改革。 這部分台灣相較之下,大眾對於中國野心的防範仍舊低落,也導致政府的改革始終牛步。 2.戰略方針不同 相較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逐步蠶食,中國為了避免國際介入,勢必會採用能夠短期決勝的戰略方針。因此他認為,中國若對台發動侵略,短則1~2週,至多不超過1個月就會有結果。 3.外國勢力的介入程度 由於台灣地理位置對環太平洋各國的重要性,一但受到中國的侵略,有較大的機率引起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國家介入。這部分讓我想起黑熊基礎營時聽到的「日韓海上生命線」 4.戰爭的規模 一但中國對台開戰,以目前的局勢將可能連鎖帶動其他區域戰爭,例如朝鮮、日本、印度等區域,走向引發三戰。 〖面對戰爭,台灣準備好了嗎?〗 這問題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陳晞將這個議題分為「軍事」與「軍民」兩個面向觀察。 1.軍事層面 目前台灣三軍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地面部隊的訓練不足、裝備老舊且弊案連連,雖然有號稱250萬的後備役,但所有擁有的裝備、槍枝可能無法武裝每個人。 制度混亂的根源來自於無明確的戰略規劃、高層軍官將領的守舊與故步自封所致。 2.軍民層面 近年台灣的民防團體如雨後春筍但...

【通識】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 烏克蘭民防手冊 - 綁架應對

10/7 伊斯蘭聖戰組織 - 哈瑪斯自加薩對以色列發動突襲,在屠戮了鄰近加薩地區域數個村莊後,綁走超過240名人質,並分散囚禁在他們挖掘的地道之中。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俄軍也綁架、俘虜並囚禁了不少烏克蘭公民,甚至有部分被綁至俄羅斯境內。 在Yeti研究烏克蘭的民防手冊《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時,發現官方網站版更新了「綁架」與「被武力強押至境外」兩個章節,讓我們參考看看手冊中對於相關狀況發生時,如何給予應對建議。

【民防】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 烏克蘭民防手冊 - 應急準備篇

目前可知民主陣營有提供公民急難指引的各國中,烏克蘭是近10年中唯一有發生大規模戰鬥的國家,也因此讓Yeti對於他們民防手冊產生的十足的好奇。 究竟烏克蘭的民防手冊是否有值得讓台灣借鏡之處?接下來【Tac.Dog 戰術狗】部落格將與您一起透過逐步更新的方式,慢慢認識烏克蘭人對於戰爭的應急準備邏輯。 註:文內提及之財務、法務相關議題,均為烏克蘭當地狀況,僅供參考但不一定適用於台灣,如果你有相關需求,請在國內尋求相關資源、支持。 烏克蘭民防手冊《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 》網路手冊共四個基本篇章,包含: 1. How to prepare for an emergency 應急準備 2.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通訊與資訊檢視 3. Shelter 庇護所 4. In the combat area 熱區內 5. Preparation of civil defense in the siege 圍困情境的民防準備 6. Behaving in occupied territory 佔領區的行為 7. Evacu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helters 疏散與庇護所的機構 8. Psychological support during the war 戰爭期間的心理支持 9. Needs of Priority: Guide for Volunteers 最重要的需求:志願者指南 10. What to do during a chemical weapon attack 化學武器攻擊與應變 原文網址: https://dovidka.info/en/handbook/ 本篇將自烏克蘭民防手冊的第一章 - 《How to prepare for an emergency 應急準備》開始整理,內容包含了: 一. How to prepare for an emergency 應急準備 二. What to do in case of flooding? 發生洪水的應對 三. How to prepare a water supply 如何準備水源 四. How to prepare a vehicle 如何準備車輛 五. What products to sto...

【通識】理解 OODA 循環思考(Understanding the OODA Loop)

作者:Derek Stephens 譯者:Clint Liao 當你越是去研究執法訓練,越有可能會看到「OODA 循環思考(OODA Loop)」這個術語。 這個術語係由美國空軍上校 John Boyd 首創,用以解釋戰鬥機戰鬥之動態關係,以及駕駛員之勝敗關鍵。 Boyd 上校根據「空中交戰(Aerial Engagement)」之結果得出結論,勝敗通常取決於戰鬥機駕駛員能夠多快運用 OODA 循環思考處理資訊,用以觀察(Observe)敵機、感知敵機動向再以定位(Orient)、決定(Decide)採取行動,以及據此決定實施行動(Act)。 Boyd 上校加入循環(Loop)一字表示,只要進行戰鬥,思考過程就是連續不斷的。 今日,Boyd 上校的戰鬥理論已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商業策略、訴訟等領域,當然還有執法行動與個人警衛。 OODA 循環思考在執法機關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不幸的是,這概念已淪為訓練口號,常常被人們誤解。 意旨何在(What It All Means) OODA 循環係將大腦處理資訊以及身體反應化零為整的思考。 觀察(Observe):首先,運用你的感官去觀察(Observe)周遭所發生之狀況。 定位(Orient):下一步,針對周遭狀況定位(Orient),並且與根植於長期記憶中的資訊(內含不論好壞的一切訓練、生活經驗、以及基因遺傳),一同融入思考脈絡(Context)中。 決定(Decide):處理完這些資訊後,必須根據周遭環境得出結論,並且決定(Decide)採取行動或作出反應。 具體行動(Physical Action):若是狀況確實如你所想,那麼最後一步就是「具體行動(Physical Action)」。 為了進行 OODA 循環,你必須採取具體行動來實現你的決策。 如果你的行動適當且有效,將會開始取得優勢(Gain the Upper Hand),同時通常能夠以比對手更快的速度進行更多的 OODA 循環,最終導向勝利。 行動失敗或是行動不及或不當,往往招致失敗;當你越是遭受挫敗,你就越是無法占有優勢,更是難以發揮有效的身心表現。 致使你落於反應曲線(Reaction Curve)之後,處理資訊速度則會更慢,同時每當你再次進行 OODA 循環時,只會更加處於劣勢。 Boyd 上校深知人們在戰鬥中如何處理資訊,以及透過訓練、經驗與預先判斷將會最...

【戰術】為什麼烏克蘭要用木板槍(Wooden Guns)訓練

「都2023年了,3D列印技術這麼發達,怎麼還在用這種木板槍訓練?」 感謝大家對上一篇 《我們為什麼要用Airsoft練習?》 的廣大迴響,不過從留言與分享中發現,似乎有許多狗友將重點放在 木製假槍 這種模擬的訓練方式上,而且正負兩面的回應都有。 OK ~其實這也沒關係,Yeti一向認為只要只要不口出惡言,良性的討論都是好事。 這裡引用The Armourer's Bench頻道的專題,然後說說我對於木板槍的看法。 烏克蘭是第一個用木製假槍訓練的國家嗎? 當然不是,像是影片中提及20世紀初的美軍就有使用木槍訓練的紀錄;英國在訓練阿富汗安全部隊時,也是使用過掃把以及烏克蘭同款木板槍等工具,甚至留言區有韓國網友提到以前高中訓練時曾使用過膠帶捆成的假槍,另外就更不用說三不五時在軍事媒體上曝光的Blue Gun了。 「運用假槍的訓練,可以讓未接受過訓練的平民安全的熟悉步槍握持與移動訓練」 爲什麼烏克蘭要用木板槍訓練? 2022年初美國開始不斷警告俄羅斯的入侵,烏克蘭從上到下也開始進行戰爭的準備,政府也簽署國土防衛部隊擴編的相關法令;同時在軍需品的準備上,烏國政府的政策是「非到實彈演訓或戰時不配發槍械」,當然這也影響了國土防衛部隊在訓練用槍枝上的配發。 眾所皆知的,烏克蘭在戰前已經是合法擁槍的國家,但並不是所有加入國土防衛部隊的志願者都擁有槍枝,才會出現班排戰鬥訓練時有志願者使用木板槍的狀況。 當然影片中也有提到,雖然沒有影像但也有聽說少數志願者持Airsoft參與訓練的狀況。 木板槍訓練真可行?射擊之外的事還很多 我認為這可以從「訓練內容」與「訓練成本」兩個面向來討論 一個系統性的訓練需要設定好「起點」與「目標」,再列出受訓人員達成目標過程中所需要學習的一切技能內容,再由淺入深加以排列。 上一篇文中Yeti提到,過去有許多老人總認為訓練就要「實彈射擊」(上篇文分享中也確實出現這樣的聲音)。 但就像前幾天與友站小編聊到,若要將 後備動員人員的訓練目標設定為「堪用的步槍兵」,在這之前除了學習基本用槍外,還有像是個人的自救互救、地圖導航到團隊的班伍作戰等一堆技能。 難道每項訓練都要背著實槍嗎? 我不認為需要、國軍也沒有且大家最愛提的美軍更沒有。 軍用規格的真鐵除了教召碰得到,在營門之外基本上沒有合法的接觸管道,也因此目前大部分的自訓單位多倚賴Airsoft或Blue Gu...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下篇) - 圖解高風險區域穿行與休息點評估

這系列是黑熊學院的藍鵲行動過後,身為小隊輔的我將原本準備的教學內容中,關於移動的部分結合隊員實際遇到的狀況進行的整理。 全文共三篇,包含: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在行進避難的過程中,像是轉角的另一側、建築大門的內部,或是穿越空曠的街道都可能潛藏未知的風險的區域,有可能是敵方滲透人員、地面部隊或是狙擊手,甚至是來者不善的暴民。因此在穿越勢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戒。 1. 隊伍通過前,先在兩端建立哨點 應先由隊伍第 1 員對路口、轉角或是大門內未知區域進行偵察警戒。確認沒問題後,先讓第 2 員通過並警戒前方。 警戒時請不要直接站著探頭窺探,盡可能伏低姿勢讓自己探頭時在敵人預期的視野外(腰部以下),有助於你的隱蔽。 圖片摘自美軍城鎮戰教範 2. 隊伍開始通過 在第1、2員確認所警戒區域沒問題後,由第 1 員指揮隊員通過,過程中以1~3人一組通過,未移動與已經完成移動的隊員需協助警戒周圍。 例如下圖,當第 3 員通過後協助第 1 員警戒轉角區域,而其他未動作者也持續保持720°警戒。 3. 完成通過 由於第 1 員視野專注於警戒風險區域,當倒數第 2 員準備通過前,請記得以輕觸+口頭方式告知第 1 員他是最後一個人,並帶他一起通過(必要時直接拎起)。 其他人持續警戒至原第 1 員完成通過後,進行報數確認人員到齊。 4. 遭遇威脅或阻礙 若在通過的過程中遭遇威脅或阻礙(如敵方單位出現),請儘可往威脅來源反方向逃跑。若有人因威脅受傷受困,若對方仍有意識應盡力指引他自行爬進入掩體,或以長竿、繩索類物品協助他脫困。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區 1. 休息區評估: 抵達檢核、集結點進行休息前,應評估休息地點,是否能提供保護、隱蔽,一般以建築內或遠離主幹道的區域為佳。若為戶外區域應盡可能縮小團隊所需警戒的角度,像是十字路口、公園中央就不會是太好的選擇。 進入預定的休息區前,團隊可先在外圍隱密位置稍做暫停,讓尖兵先行前往休息區周遭進行偵察、做安全評估,確認安全後再回頭帶領團隊進入。 尖兵離隊時,記得先與隊伍主要成員約定溝通方式(手勢、旗幟之類的訊號),以及假設離隊超過預定時間的應變方式,確認大團隊都能理解後,再做出發。 ...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中篇)- 行進隊形與路線規劃原則

在 《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上篇)》 中我們談到戰爭發生時,移動的決策條件與移動前該有的準備,第二篇中我們將提到: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戰爭的發生,將導致社會秩序的低落甚至崩壞,除了來自敵人的威脅,為了生存也會讓犯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將無可避免的提高,因此在移動落單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2012年ptt上流傳一篇南斯拉夫內戰倖存者的自白,當中就有提到單身與小家庭在戰火中求生的危險,並建議以15人以上的大單位避難有較高的生存能力。 在台灣小家庭十分普遍,隻身離家外出打拼的朋友也非常的多,因此建議平時要盡可能與社區鄰里打好關係,因為一但發生災害,他們都會是你與家人求生的夥伴。 所以當你們團隊要進行避難移動時,請記得「Never leave behind」,所有隊員要隨時注意每個隊友的狀況、動向,不要拋下任何一個人。。 移動隊形設定採「單縱隊」設定即可,間距不要拉太遠確保彼此訊息可適當傳達。 1. 尖兵與後衛: 在隊伍頭尾安排體力較佳的夥伴,第一員負責前方警戒、搜索,最後一員負責壓陣以及後方警戒。 2.中段安排: 腳步較慢或體弱者安排在隊伍前半位置,避免無法跟上脫隊伍。位於中段的隊員行進間可協助負責左右兩側、以及上方的警戒。 3. 特別關注隊員: 身體狀況最差或腳步最慢者列為第二員,工作為確認第一員速度和位置、輔助前方、前上方警戒,全隊以第二員的速度為小隊速度。 4. 訊息的傳遞: 在行進時盡可能確保靜默,若有特別發現且非立即性危險,應以手勢或是傳話的方式告知隊伍其他人。 戰場熱區延牆面行走,請與牆面保持30公分距離,以防止被飛濺的子彈擊中。 (子彈沿牆面飛濺的角度關係可參考影片: 點此 )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迴避、隱蔽、階段前進與集合點」 1. 迴避: 危險處所: 平時應預先設定戰時若需離家避難,自己與家人可以前往的避難處所,例如第二住所、親戚家或是政府避難處。 設定後,標記行經路線上所有易遭攻擊的危險處所,如軍營、政府機關、關鍵基礎設施(油槽、儲氣槽、變電所...)、交通節點等,迴避這些地點並重塑你前往避難處所的路徑。 開闊地: 在設定行進路線時,應避開像是公園、操場等闊地,前進時遇到路幅較...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上篇) - 在決定移動前該有的準備

趁著剛帶完黑熊學院 - 藍鵲行動的機會,把手上整理的教材與觀察到隊員的實況結合重新整理,來談談小市民在戰爭發生時該如何進行移動。 全文中我們將會提到: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多數的民防手冊都會建議當戰爭發生時,如果你的居住地並沒有立即性危險(如位於砲擊、轟炸等熱區),請盡可能留在家中進行避難,以避免因擁擠的逃難人潮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或是軍需補給線的阻塞。 不過,一但上述危險狀況即將發生,就會建議你進行移動後撤。 戰爭狀態下的移動並非漫無目的的逃難,而是當你居住地無法提供足夠安全保護時,前往下個避難所的決策。 也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先利用公開資訊,規劃自己家庭戰時的後撤資訊,選擇單次行動在72小時內可抵達的私人避難所,或縣市政府設置的「室內避難收容所」,並熟悉前往各避難所的路線。 關於「避難收容所」相關資訊,可直接以關鍵字Google各縣市政府防災頁面 另外提醒,假設你的住家已經處於交戰區域,請盡可能進入家中或鄰近建築地下室就近避難,以避免長時間移動誤闖火線。 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資訊(讀取會有點慢) https://adr.npa.gov.tw/indexgo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待援333原則」是你開始準備前的先備知識。在山難過程中,失溫超過3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3週,都會使遇難人員生還機率大幅下降,而當中72小時飲水是最大機率發生的狀況。 也因此一般移動所需的裝備,會建議設定為離家72小時內需使用的必需物品,且重量控制在個人體重的1/4上下。 建議必備的項目可以包含: 個人衣物、雨具 個人所有衣著應避免高彩度過於顯眼的顏色,或是迷彩或過度戰術的穿著,避免友軍、敵軍難以辨識敵我。穿著部分我們分為夏季與冬季進行分析。 a. 夏季: 建議穿著透氣排汗、快乾的衣物,避免夜晚失溫也可保持移動機動性。 b. 冬季: 建議可使用洋蔥式穿法,分內、中、外三層好調節體溫 - ☑內層為乾燥層,以吸濕排汗、快乾的貼身衣物為主 ☑中層為保暖層,像是刷毛背心、薄羽絨衣或化纖外套 ☑外曾為保護層,像是防水、潑水的外套,軟殼衣等 c. 帽子與襪子: 帽子除了幫你遮陽避雨,也可幫你減少頭頂水分散失(頭皮水...

【戰術】我們為什麼要用Airsoft練習?

在台灣談到軍事訓練,「BB槍」是許多老一輩男性最斥之以鼻的訓練方式... 「那沒後座力,你練什麼啦?」 「不過就是玩具槍而以啊~」 「你小孩子喔,還在玩玩具槍」 我想有在自訓的人,多少在親戚朋友、鄰里叔嬸間聽過這樣的批評。 但一談到打仗,這些人卻最愛滿口服役當年勇,順便嘴一嘴「講打仗你們這些小孩子就是孬」,但在說著要跟阿共拼命的的背後卻什麼學習也沒做,這也難怪一堆嚷著要跟解放軍「拼刺刀」~看起來很愚蠢,但在潛移默化間影響了社會上對於Airsoft訓練的印象。 扯遠了,到底為什麼要用Airsoft練習,它在訓練中的行與不行又是什麼? 如果可以我也想 要問為什麼,我也只會回你「如果可以用真鐵練習,我也想呀~」 但台灣與東亞各國一樣實施嚴格的槍枝管制,一般人民是無法持有槍械,若要找到操作最接近真槍的訓練工具,我想也只有 GBB(Gas Blow Back)形式的Airsoft了 。 AR系統的GBB近乎還原了90%以上的實槍操作,運用GBB練習可以幫助你: 熟悉真槍的操作流程,建立肌肉記憶與基本用槍觀念 體驗射擊時的手感,練習建立基礎瞄準的概念 最重要的,透過接近實槍的操作去進行其他延伸的科目練習,如:小隊作戰、CQB、叢林戰...等戰術練習 不過GBB也有其限制所在,但不外乎就是彈道不同、扣壓、重量與後座力,這是無法被模擬出來的。 然而當我們回顧烏克蘭被入侵前,志願者用木片AK接受喬治亞志願軍班排訓練的畫面,GBB為何不能做為練習的工具呢? Yeti對於自訓新手的建議 近期北中南出現大大小小的自訓單位,粉專上也有許多狗友在詢問我對訓練單位的評價,不過坦白說因為自己上課已經是超過五年前的事情,後來也都是自己訓練,因此先說聲抱歉,我很難給予評價。 不過,在訓練方面我倒是可以提供幾點自己的見解: 找一把耐用、延伸性佳的GB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不容易出現故障的GBB對於你的訓練品質會有加分的效果,記得我第一次上TS課程時手槍不斷地故障,讓我完全忘了當天手槍教了什麼,只記得一直在排除故障。 目前自訓方面較廣為被推薦的步槍品牌,可參考GHK的M4與Marui的MWS系列,基本款一槍一匣價格約落在15,000上下。 應該增加步槍的練習比重 一來是因為後備單位除非你是軍士官,不然領到手槍的機率微乎其微,二者是手槍的技術其實是步槍技術的延伸,養成步槍操作的肌肉記憶對於後續手槍的...

【通識】關於全民國防,我們想溝通的兩個觀念...

昨晚跟站內小編們自己聊最近國內民防圈現象,我們會發現主要有兩個重點也許需要幫忙大家做個釐清。 一. 民防≠後備≠民兵 這三者在本質上是有差異的,基本上一個正常、健康的國家,在戰時動員主要分成「軍事防務」與「民防系統」,這兩者在本質上既連動又不相同,Yeti之前翻譯的瑞典民防手冊就有很詳細的說明: 軍事防務 瑞典的軍事防衛主力,由瑞典國防軍(Swedish Armed Forces)與瑞典鄉土防衛隊(Home Guard)兩支主力所構成,另外上有數個政府的公共事務支援單位,支援瑞典的軍事防禦。瑞典國防軍(Swedish Armed Forces)負責防禦瑞典的領土與邊界。 我國的軍事防務,現階段而言只要是常備部隊與後備指揮部兩個體系,基本上只要你還沒有看到自己的除役公文,就都還在名單內;然而從烏克蘭的案例來看,即便你跟Yeti一樣已經看到除役公文,一但戰事吃緊仍有可能被徵召,所以建議依然要有所準備。 另外,由於台灣不允許私人持有武器,實務上不像2014年後的烏克蘭、不存在民兵系統的空間,所以像是私囤武器、地上撿到槍的浪漫派,建議還是循正常管道進入後備體系吧。 民防系統 民防是指整個社會在面對戰爭與威脅時的應變處理,民防的工作組織包含了中央政府機構、縣市政府、地區單位、私人企業與志願性的民間組織及平民。這些組織的任務是在戰爭與威脅中維持例如醫療系統或是公共運輸工具的運行等。在戰爭中,瑞典的公民必需加入民防系統,支援國防軍的武裝部隊。 雖然台灣民防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戰時公民參與架構,但基本上只要不具備後備身份,你將有很大的機會為民防系統提供協助。 就像是瑞典民防手冊說明,為國土防衛做出貢獻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經徵召進入瑞典國防軍 經徵召進入政府所設立的民防機構 繼續服務這些戰時仍必需持續運作的組織,這意味著你必需要繼續維持你的日常工作、自願性的組織以及瑞典國家就業服務處的動員工作,這對於瑞典的總體防禦是非常至關重要的。 戰時不知道幹嘛?基本上你把上述內容的瑞典替換成台灣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二. 學成只是一個開始 在抗中保台大旗下,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名人、網紅、政治人物走進靶場拍「射播」影片(連罩門都沒翻起來的metoo我們就不要管他了)或是報名民間單位的射擊訓練以示決心,這也帶動許多有相同意識的朋友爭相報名相關課程。 透過這些KOL的流量喚起大眾對於備戰的注意,我認為絕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