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是黑熊學院的藍鵲行動過後,身為小隊輔的我將原本準備的教學內容中,關於移動的部分結合隊員實際遇到的狀況進行的整理。
全文共三篇,包含: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在行進避難的過程中,像是轉角的另一側、建築大門的內部,或是穿越空曠的街道都可能潛藏未知的風險的區域,有可能是敵方滲透人員、地面部隊或是狙擊手,甚至是來者不善的暴民。因此在穿越勢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戒。1. 隊伍通過前,先在兩端建立哨點
警戒時請不要直接站著探頭窺探,盡可能伏低姿勢讓自己探頭時在敵人預期的視野外(腰部以下),有助於你的隱蔽。圖片摘自美軍城鎮戰教範 |
2. 隊伍開始通過
在第1、2員確認所警戒區域沒問題後,由第 1 員指揮隊員通過,過程中以1~3人一組通過,未移動與已經完成移動的隊員需協助警戒周圍。
例如下圖,當第 3 員通過後協助第 1 員警戒轉角區域,而其他未動作者也持續保持720°警戒。
其他人持續警戒至原第 1 員完成通過後,進行報數確認人員到齊。
在第1、2員確認所警戒區域沒問題後,由第 1 員指揮隊員通過,過程中以1~3人一組通過,未移動與已經完成移動的隊員需協助警戒周圍。
例如下圖,當第 3 員通過後協助第 1 員警戒轉角區域,而其他未動作者也持續保持720°警戒。
3. 完成通過
由於第 1 員視野專注於警戒風險區域,當倒數第 2 員準備通過前,請記得以輕觸+口頭方式告知第 1 員他是最後一個人,並帶他一起通過(必要時直接拎起)。其他人持續警戒至原第 1 員完成通過後,進行報數確認人員到齊。
4. 遭遇威脅或阻礙
若在通過的過程中遭遇威脅或阻礙(如敵方單位出現),請儘可往威脅來源反方向逃跑。若有人因威脅受傷受困,若對方仍有意識應盡力指引他自行爬進入掩體,或以長竿、繩索類物品協助他脫困。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區
1. 休息區評估:
抵達檢核、集結點進行休息前,應評估休息地點,是否能提供保護、隱蔽,一般以建築內或遠離主幹道的區域為佳。若為戶外區域應盡可能縮小團隊所需警戒的角度,像是十字路口、公園中央就不會是太好的選擇。
進入預定的休息區前,團隊可先在外圍隱密位置稍做暫停,讓尖兵先行前往休息區周遭進行偵察、做安全評估,確認安全後再回頭帶領團隊進入。
尖兵離隊時,記得先與隊伍主要成員約定溝通方式(手勢、旗幟之類的訊號),以及假設離隊超過預定時間的應變方式,確認大團隊都能理解後,再做出發。
評估休息區時,也需同時觀察是否有一條一上撤離路線,當威脅從不同的方向接近時可往反方向逃跑。
2. 360°防禦隊形:
非洲野牛在防禦時,強壯的同伴會排成人牆一致向外,圍繞著弱小的同伴。在隊伍暫停或在休息區休息時,也建議可以採取同樣的隊形,全體成員對周圍、上方警戒(720°)若有威脅突然出現可以有較好的應變或抵抗能力。「360」形容容易讓人有「圓形」隊形的印象,但事實上隊形可以依照地形、空間成各種不規則形狀,只要隊員間交互警戒範圍能涵蓋360°,甚至720°的範圍即可。
3. 休息時的放哨
休息時可在區域周圍隱蔽處擺放2~3個哨點,哨點與哨點或與休息人員可互補視野,並彼此可以看到對方,人員記得輪班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足夠的休息時間。其他學習資源:
《美國陸軍的步兵班伍隊形與移動策略》單縱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