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下篇) - 圖解高風險區域穿行與休息點評估

這系列是黑熊學院的藍鵲行動過後,身為小隊輔的我將原本準備的教學內容中,關於移動的部分結合隊員實際遇到的狀況進行的整理。

全文共三篇,包含: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在行進避難的過程中,像是轉角的另一側、建築大門的內部,或是穿越空曠的街道都可能潛藏未知的風險的區域,有可能是敵方滲透人員、地面部隊或是狙擊手,甚至是來者不善的暴民。因此在穿越勢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戒。

1. 隊伍通過前,先在兩端建立哨點

應先由隊伍第 1 員對路口、轉角或是大門內未知區域進行偵察警戒。確認沒問題後,先讓第 2 員通過並警戒前方。


警戒時請不要直接站著探頭窺探,盡可能伏低姿勢讓自己探頭時在敵人預期的視野外(腰部以下),有助於你的隱蔽。
圖片摘自美軍城鎮戰教範

2. 隊伍開始通過
在第1、2員確認所警戒區域沒問題後,由第 1 員指揮隊員通過,過程中以1~3人一組通過,未移動與已經完成移動的隊員需協助警戒周圍。

例如下圖,當第 3 員通過後協助第 1 員警戒轉角區域,而其他未動作者也持續保持720°警戒。


3. 完成通過

由於第 1 員視野專注於警戒風險區域,當倒數第 2 員準備通過前,請記得以輕觸+口頭方式告知第 1 員他是最後一個人,並帶他一起通過(必要時直接拎起)。


其他人持續警戒至原第 1 員完成通過後,進行報數確認人員到齊。


4. 遭遇威脅或阻礙
若在通過的過程中遭遇威脅或阻礙(如敵方單位出現),請儘可往威脅來源反方向逃跑。若有人因威脅受傷受困,若對方仍有意識應盡力指引他自行爬進入掩體,或以長竿、繩索類物品協助他脫困。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區

1. 休息區評估:
抵達檢核、集結點進行休息前,應評估休息地點,是否能提供保護、隱蔽,一般以建築內或遠離主幹道的區域為佳。若為戶外區域應盡可能縮小團隊所需警戒的角度,像是十字路口、公園中央就不會是太好的選擇。

進入預定的休息區前,團隊可先在外圍隱密位置稍做暫停,讓尖兵先行前往休息區周遭進行偵察、做安全評估,確認安全後再回頭帶領團隊進入。

尖兵離隊時,記得先與隊伍主要成員約定溝通方式(手勢、旗幟之類的訊號),以及假設離隊超過預定時間的應變方式,確認大團隊都能理解後,再做出發。

評估休息區時,也需同時觀察是否有一條一上撤離路線,當威脅從不同的方向接近時可往反方向逃跑。


2. 360°防禦隊形:

非洲野牛在防禦時,強壯的同伴會排成人牆一致向外,圍繞著弱小的同伴。在隊伍暫停或在休息區休息時,也建議可以採取同樣的隊形,全體成員對周圍、上方警戒(720°)若有威脅突然出現可以有較好的應變或抵抗能力。

「360」形容容易讓人有「圓形」隊形的印象,但事實上隊形可以依照地形、空間成各種不規則形狀,只要隊員間交互警戒範圍能涵蓋360°,甚至720°的範圍即可。


3. 休息時的放哨

休息時可在區域周圍隱蔽處擺放2~3個哨點,哨點與哨點或與休息人員可互補視野,並彼此可以看到對方,人員記得輪班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足夠的休息時間。

所有離開休息區上廁所、偵查或做其他事情的隊員,請統一由單一方向開口進出,如此一來面對從其他方向靠近的對象,可以直接提高警戒。


適時求助十分重要

在移動至避難所的過程中,當身體有任何不適或遭遇任何困難,請適時的尋求他人的協助。而隊伍在移動的過程中,若遭遇其他避難個人或隊伍,也可依照自己的判斷與其他隊伍交換情報,甚至結伴而行。

後記

本以為一篇就可以寫完的教材,在各種加油添醋後硬是變成了三篇,關於內容我相信各家一定都會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假使你對內容有任何建議,都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我不期待這些內容會對你有任何幫助,因為我衷心期盼這些知識你一樣都用不上。


其他學習資源:






其他人都在看...

【通識】基礎巡邏技巧 - 團隊技巧篇

先前我們曾分享過部落格Swift/Silent/Deadly作者Justin 《組織偵察小隊 - 所需的角色與職掌》 ,本文我們將再次回到他的部落格中,挖掘一個偵察、巡邏小隊整體所需具備的技能知識,在軍事巡邏技術中,探詢公民避難所需的技術。 本文為Justin巡邏系列文章的第五篇,延續第四篇《進入偵察目標區》中小隊抵達任務進入點的情境,前篇內容90%較不適用於民用與後備動員情境(多數人應該沒機會跳HALO,或是進行舟艇滲透),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參考 連結 。 以下文字摘錄自: 《Recce Patrolling V: Basic Patrolling Skills》 進行隱蔽 所以本篇以一個簡單的情境開場 - 團隊成員搭乘車輛抵達任務的進入點,並在距離下車位置的25~50公尺迅速儘速灌木叢進行隱蔽。 道路是開放、線性的場域,人員走在上面必定暴露自身位置,因此快速找到隱蔽位置是相當重要的;此處Justin也提醒,進入時最好確定與任務行徑方向同側,避免後續還要穿越道路。 安全停止 搭乘載具到下車進入隱蔽處,對多數人而言這是個舟車勞頓且辛苦的過程,因此這個階段應該讓自己有時間調整自己的感官,擺脫吵雜的載具進入任務的情境。 因此初入隱蔽處的小隊成員,應彼此以1~2公尺為兼具進入360防禦隊形,並採取能讓自己舒適、維持15分鐘的警戒姿態 - Justin表示通常他們會採取高跪姿、裝備維持上身狀態,假設有人聽到些什麼,團隊也可以隨時進行移動。 這15分鐘的過程並非純粹發呆,小隊要進行第一個工作 - SLLS 進行SLLS 我們曾在 《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中篇)》 提到的SLLS技術,就是源自於偵察小隊的軍用技術。 SLLS技術跟過平交道一樣基於「停」、「看」、「聽」,以及「嗅」四個步驟,可以有效的更新你對於陌生環境的認知訊息,小隊在繼續前進應盡可能地搜集陌生環境中的所有訊息,作法如下: ◉ 停(Stop):停止除了呼吸與轉動頭部、眼珠外的所有動作,包含不要移動、不要觸碰你的裝備。 ◉ 看(Look):全隊一起先從25~50公尺處開始由左至右掃視,然後再由右至左做確認;接著放大觀看距離到50~75公尺以同方式,偵察任何可能與敵人相關的跡象。檢查遠處時,也別忘了注意自己腳底、周圍是否存在垃圾或彈殼之類的可疑物品。 ◉ 聽(Listen):用心傾聽任何可能暴露敵人位置的聲音,像是汽車的...

【戰術】海豹部隊的基礎步槍出槍法

  本篇引用Tactical Hyve的影片,由退役海豹教官Coch分解示範基本High and Low 出槍。 在影片開始,Coch以走路舉例:走很快很多時候並不意味你在快速運動,你只是把「行走的動作做得很順暢(Smooth)而已」;同理,如何讓出槍變的迅速,也在於你如何把出槍抵肩的動作做順。 當你發現目標並確認為威脅時,Coch建議的出槍流程我們可以整理翻譯為以下中文順序: 「瞄、貼、抵、保險、扣、射」 【瞄】: 頭部不動(或隨瞄具款式最小動作),將瞄具放到雙眼視線與目標的連線上。 【貼】: 用槍托貼臉頰(非傳統臉頰去貼槍托,這要注意),讓射擊與瞄準線趨近身體中軸;從這步驟已經開始形成初步瞄準圖像。 【抵】: 回拉槍身抵肩,此時瞄準圖像應該已確定;這邊請注意影片中抵肩位置,非傳統肩窩位置。 【保險】: Turn off保險(抱歉我忘了是開還關了,好難記) 【扣】: 食指放到板機上。這邊有個細節,細看會發現Coch在這步驟以壓掉板機第一段行程。 【射】: 射擊後Turn on保險 後三動Coch有個口訣為:Safety~Finger~Fire/Sight(Dry) 影片中有提到後三動會與抵肩幾乎在同時完成,這部分我是有些疑慮的,尤其在上篇中討論到的普訓狀況,請大家訓練時要謹慎斟酌;建議是一動一動作順後,再慢慢把速度加上去。 這邊另外分享一個小訣竅,在High Ready的動作時,槍口位置預先點在你的目標上,在推槍出去時能更快速的進行瞄準。影片最後也示範了Low Ready的情境,不過基本原理類似就不多介紹囉。

【通識】如何在戰術背心上安裝拖曳繩(DARC Strap)?

利用戰術背心的肩帶或背後的提把拖曳傷員,過去是敵火下照護進行緊急後撤時的搬運手段之一。 不過這種拖曳方式的拉力會集中在背心上,傷員其實是被勾在背心上拉著走,因此常發生的狀況是背心結構耐不住拉力與傷員脫離,有時傷員還可能被上升的前板壓迫頸部氣管,引發窒息的可能,也造成後撤的不順暢 - 非不得已在敵火下越快速地將傷員搬離,搬運者的危險就越低。 由知名綠扁帽 R. Mason 所創立的直接行動救援中心 (Direct Action Resource Center, DARC) 在2004年時發展出這種稱為"DARC Strap"的拖行方式 - 以 1英吋的安全織帶,穿過傷員戰術背心並連結腰帶進行拖行,以達到快速後撤的目的。 "DARC Strap"的優勢在於 1. 更省力:藉由織帶向上抬起的力道,可以讓搬運者可以更省力的搬運傷員。 2. 好控制:搬運者可透過穿過背心左右兩側的織帶,輕鬆控制傷員的拖行方向。 不過要用這種方式後撤,團隊成員的背心必須預先安裝"DARC Strap"拖曳帶。 今天剛好看到OTG團隊的Mitchell拍影片分享在FCPC上安裝Drag Strap的方式,就藉這個機會跟分享給大家。 善意提醒:"DARC Drag Strap"的安裝方式,目前Yeti自己至少看過三種以上,因為個人是FCPC的使用者所以分享此片,如果片中的方式你覺得不安心,本文就當拋磚引玉,你不妨也可以嘗試其他的安裝方式。 安裝"DARC Strap" 本片中、你需要的材料/工具有 1. 「1英吋管狀尼龍織帶/扁帶」一捆 2. 「攀岩用負重 D釦」一個 3. 「醫療剪」一把 4. 「打火機」一個 安裝流程 步驟一: 用醫療剪剪出一段織帶(約兩個雙臂展開的長度, 3~3.5公尺),記得用打火機烤一下剪裁處讓它不會開花。 步驟二: 對折織帶抓出中心點,將中心點對齊背心背板的上緣中心點,抓出左右兩端的molle或雷切口,中間剛好是一隻手可提握的距離。 步驟三: 將織帶向下穿,於距離上緣約1/3的地方穿出一段後,穿入下個開口繼續往下(影片1:04處),到底後確認兩側等長,然後將織帶打一個「平結」。 步驟四: 將織帶向上回拉,底部織帶保留能延伸到腰帶位置的長度並扣上攀岩用D釦,接著將拖著織帶的D...

【通識】IFAK DIY - 小資族哪樣醫材該先買?

不可否認在台灣有許多醫材,因爲取得困難、周轉率低,在採購上就是一個「貴」字,讓許多狗友在準備IFAK時有不小的心理壓力。 PrepMedic這部影片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為大眾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如何去組合自己的IFAK,並提供了採購的優先順序建議清單。 本清單依照頻道主Sam認為重要的項目排列,因此他提醒假如你一次只能買一樣,請務必要注意排列順序。 注意: 1. 請盡可能不要在IFAK內放入你不會使用的醫材,那只是佔空間且給自己找麻煩。 2. 以下內容提供防災準備參考,相關醫材的使用與訓練,請依循合格培訓機構的指導進行。 3. 本篇內容所提及的醫材順序,是提供大家作為採購重要性的參考,但作為民防準備,仍要盡可能、盡快湊足完整的內容物才能發揮最大功用。 一. 紗布(Gauze) 開頭就來了一個「普通紗布 v.s 凝血紗布 啾是要對決」,不過這邊的紗布所指並非普通外傷包內的單片紗布,而是以S或Z形折疊長條紗布。 Sam說明普通紗布與凝血紗布其實在使用目的上幾乎一樣,可用於頸部、腋下或腹股溝交界處的包紮;當沒有可立即使用的戰術止血帶時,它們同樣都可以用於傷口的止血上,例如填塞止血(請注意不適用於軀幹腔室)。 不過要清楚的知道,凝血紗布具有幫助血液凝結的能力(無論是幾丁聚醣或高嶺土成分),但當然而這差別也顯現在兩者十倍的價差上。 上回講到凝血紗布時有狗友覺得很貴,我是認為這點還是依你希望的效果選擇吧。 二. 止血帶(Tourniquet) 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議題了,想了解止血帶怎麼操作請點這前往。 在這部影片中Sam會建議如果無戰術需求,買民用橘色的止血帶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在進急診室時相當顯眼。 另外不要再亞馬遜上購買醫療耗材,尤其C-A-T止血帶真的超多仿冒品而且你很難去辨識它的真偽,仿品無論在壓桿或絞盤都相當容易斷裂。 這部分已經強調很多次,蝦皮、露天上一堆新台幣 90元到150元的Gen 6仿品,想知道如何辨識真偽,請參考先前轉貼過來自Caesy老師的文章。 三. 壓力敷料(Pressure Dressing) 雖然單看到「壓力」兩個字會直覺與一般彈性繃帶連想在一起,但事實上你可將它理解成是一種帶著敷料或是止血材的彈性繃帶,但有些產品又可以提供更好的壓力。 市面上有許多這類的產品,像是影片中介紹NAR出的ETD (Emergency Trauma Dressi...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巡邏基地(Patrol Base)是去年12月中開始規劃的主題,就像在上篇 《組織偵察小隊 - 所需的角色與職掌》 中提到,巡邏基地建立的學習,對後備自訓與民防避難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礙於本人學識不足,開始撰寫後才發現自己越挖越深... 本篇將以先前分享過、退役陸戰隊Brent0331頻道所分享的《INFANTRYMANS GUIDE》系列影片為骨幹,輔以美軍ROTC教範與其他資料搜集而成。 由於資料量有點大,我將分成上下兩篇進行分享。 <正文開始> 建立巡邏基地,為班排在特定區域的長時間巡邏,提供一個休息庇護、為下個階段任務進行計劃與整補的空間。 巡邏基地使用情境 日間巡邏時需要在有敵情的區域停下腳步,一個可以提供隊伍隱匿的基地是必須的;你可能在以下情境中使用巡邏基地,包含: 1. 任務需要對該區域進行長時間的偵查 2. 長距離移動後的休息與隊伍重組 3. 任務計畫更新與指令下達 4. 小組滲透重組時的集結點 5. 連續/多次任務的行動基地(如伏擊、偵查或巡邏) Brent在提到,行動期間有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例如大量的敵方部隊進入巡邏隊與友軍的防線間,此時你可能需要就地(on-the-spot)建立巡邏基地。 巡邏基地選擇 任務企劃階段的基地選擇,仰賴空中偵察、地圖空拍以及成員們對目標區域的認識,選擇預計的巡邏基地位置、備用位置、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與集結點(rallying points)。 這些暫定的基地位置,會在隊長進行確認安全無虞才可使用;許多案例中,隊伍可能會被迫從預定位置後撤,例如一些地形在夜間進入時也許可以提供隱蔽,但日出後卻可能完全暴露行蹤,招致敵人的監視甚至攻擊。 因此,小隊領導者在企劃階段最好選定至少1~2個備用的基地位置。 註:在下面基地安全的部分,將提到選址應避開的地點。 巡邏基地一但暴露,巡邏隊需要以個人或人組的形式撤離目前位置,分頭前往約定好的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以避免敵人追蹤;在制定會合點後,需確認每個隊伍的成員都知道地點在哪,因為實際用到時可能不會有實際的命令。 如果有分隊在外巡邏未歸,則使用集結點(rallying points)進行集結,其位置可能是巡邏隊先前行經路徑上認為適合的位置;同樣地,約定集結點時須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地點在哪。 補充:以色列國防軍的教範中,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