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戰爭的發生,將導致社會秩序的低落甚至崩壞,除了來自敵人的威脅,為了生存也會讓犯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將無可避免的提高,因此在移動落單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2012年ptt上流傳一篇南斯拉夫內戰倖存者的自白,當中就有提到單身與小家庭在戰火中求生的危險,並建議以15人以上的大單位避難有較高的生存能力。
在台灣小家庭十分普遍,隻身離家外出打拼的朋友也非常的多,因此建議平時要盡可能與社區鄰里打好關係,因為一但發生災害,他們都會是你與家人求生的夥伴。
所以當你們團隊要進行避難移動時,請記得「Never leave behind」,所有隊員要隨時注意每個隊友的狀況、動向,不要拋下任何一個人。。
移動隊形設定採「單縱隊」設定即可,間距不要拉太遠確保彼此訊息可適當傳達。
1. 尖兵與後衛:
在隊伍頭尾安排體力較佳的夥伴,第一員負責前方警戒、搜索,最後一員負責壓陣以及後方警戒。
2.中段安排:
腳步較慢或體弱者安排在隊伍前半位置,避免無法跟上脫隊伍。位於中段的隊員行進間可協助負責左右兩側、以及上方的警戒。
3. 特別關注隊員:
身體狀況最差或腳步最慢者列為第二員,工作為確認第一員速度和位置、輔助前方、前上方警戒,全隊以第二員的速度為小隊速度。
4. 訊息的傳遞:
在行進時盡可能確保靜默,若有特別發現且非立即性危險,應以手勢或是傳話的方式告知隊伍其他人。
(子彈沿牆面飛濺的角度關係可參考影片:點此)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迴避、隱蔽、階段前進與集合點」
1. 迴避:
危險處所:
平時應預先設定戰時若需離家避難,自己與家人可以前往的避難處所,例如第二住所、親戚家或是政府避難處。設定後,標記行經路線上所有易遭攻擊的危險處所,如軍營、政府機關、關鍵基礎設施(油槽、儲氣槽、變電所...)、交通節點等,迴避這些地點並重塑你前往避難處所的路徑。
開闊地:
在設定行進路線時,應避開像是公園、操場等闊地,前進時遇到路幅較寬且缺乏掩蔽的的十字路口時也建議改道。天際:
在山地偵查中,偵察兵不會沿著山脊稜線地形行走,以避免將自己暴露於天際中遭敵方發現。同樣的在都會區中,有需多像是小丘、堤防上等易遭發現狙擊的位置,都應該避開。
另外行進間請隨時注意周遭地面狀況,迴避可能發生危險的泥地、積水、火災等。
2. 隱蔽:
日間行進於騎樓、樹蔭處,夜間則行走於陰影處避免遭空中偵察或高處敵人發現。在騎樓行進時因不確定建築室內狀況,前進應閃避窗框、跨過地面氣窗等位置。
必要時,若確定建築有多個出入口且室內無威脅存在,穿過建築可以提供更好的隱蔽以及安全性。
3. 階段前進:
因為戰場狀況瞬息萬變,建議在規劃行進路線時不要思考如何一次到位,而是分階段前進。可在前往避難所得路徑上一腳程設定檢核點,抵達最近的檢核點確認位置後,再思考是摟繼續前進或調整路徑目標。
養成記錄抵達與離開檢核點的時間,可以作為估算避難隊伍腳程的依據。另外,檢核點也可同時作為集合點使用,讓隊伍有休息整補的時間。
為了讓隊伍能獲得妥善的休息,在抵達檢核點時請優先就近尋找能提供保護、隱蔽的位置,再進行接下來的整補與討論。
4. 集合點:
每個檢核點準備出發前,應與隊友約定若行進受阻或隊友走散時的備用路線,以及要改在那個地點集合,另外也可以約定你們會這位置上等待多久。
像這次藍鵲行動Yeti陪同的小隊,在決定檢核點與備用集合點時,都會評估威脅可能出沒的區域與動向、沿途是否有掩蔽等資訊再做前進,表現得十分優秀。
SLLS原則(Stop, Look, Listen, Smell)
小隊在城鎮中移動與偵查,請保持SLLS原則以確保小隊安全:第一步 - Stop:
一但察覺情況有異,請立即指示停下一切小隊活動,降低噪音好擴大自己的感知能力,讓自己更好去了解週遭目前的狀況。
第二步 - Look:
觀察周遭有什麼?像是地上的營火、煙頭、足跡,思考他們會是來自什麼人?他們用來做什麼?這些人的特徵可能是什麼?並用隨身準備的小筆記記下,避免忘記。
第三步 - Listen:
聆聽環境中的聲音,槍聲、爆炸聲、交談聲、履帶聲或是飛機聲,嘗試分析它是來自敵方或我方,都可以判斷週遭狀況。尤其直昇機的聲音非常好分辨,因為不同旋翼的聲音特徵很明顯。
第四步 - Smell:
衛生條件、飲食習慣都會影響的體味,來自他國的入侵者體味與本地人會略有不同,這也能幫助你做環境狀況的分析。
另外,也可以觀察友軍不可能留下的痕跡或味道,例如鄰近友軍明明沒有使用載具,你卻在環境中嗅到汽油味;又或是你在地上撿到5.8毫米口徑彈殼,那就得特別提高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