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居家安全」標籤的文章

【民防】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 烏克蘭民防手冊 - 應急準備篇

目前可知民主陣營有提供公民急難指引的各國中,烏克蘭是近10年中唯一有發生大規模戰鬥的國家,也因此讓Yeti對於他們民防手冊產生的十足的好奇。 究竟烏克蘭的民防手冊是否有值得讓台灣借鏡之處?接下來【Tac.Dog 戰術狗】部落格將與您一起透過逐步更新的方式,慢慢認識烏克蘭人對於戰爭的應急準備邏輯。 註:文內提及之財務、法務相關議題,均為烏克蘭當地狀況,僅供參考但不一定適用於台灣,如果你有相關需求,請在國內尋求相關資源、支持。 烏克蘭民防手冊《In Case of Emergency or War 》網路手冊共四個基本篇章,包含: 1. How to prepare for an emergency 應急準備 2.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通訊與資訊檢視 3. Shelter 庇護所 4. In the combat area 熱區內 5. Preparation of civil defense in the siege 圍困情境的民防準備 6. Behaving in occupied territory 佔領區的行為 7. Evacu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helters 疏散與庇護所的機構 8. Psychological support during the war 戰爭期間的心理支持 9. Needs of Priority: Guide for Volunteers 最重要的需求:志願者指南 10. What to do during a chemical weapon attack 化學武器攻擊與應變 原文網址: https://dovidka.info/en/handbook/ 本篇將自烏克蘭民防手冊的第一章 - 《How to prepare for an emergency 應急準備》開始整理,內容包含了: 一. How to prepare for an emergency 應急準備 二. What to do in case of flooding? 發生洪水的應對 三. How to prepare a water supply 如何準備水源 四. How to prepare a vehicle 如何準備車輛 五. What products to sto...

【民防】韓國設計師SUNGHWAN JANG的圖解方災包

韓國設計師SUNGHWAN JANG設計 #家庭防災 包準備圖表,由左至右、3小時至72小時內的防災備品Check List都幫你做好囉! 雖然大部分的內容物沒有考慮到移動的便利性,不過以多數國家的國防手冊內容,都指導國民發生戰災時以待在家中固守為主,這份清單已經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了。 下方都是韓文,其實我也看不懂,不過就跟自己過去習得的知識,大概幫大家稍微說明一下,這是說明170cm/60kg條件下的成人,每日水與熱量需求: 水:每公斤30毫升/日,所以60公斤的人每日需1800毫升(1.8公升,我認為以一瓶家庭號可樂2000ml會更好記) 熱量:成人一天為3500大卡(這運動量應該相當大,一般約2200~2400左右)

【民防】戰火下的生活與防災應變- 居住與衣著篇

在瑞典、立陶宛等國的民防手冊中,都會建議國民一但發生戰爭,請盡量待在家中,不過一但家中建築遭到破壞,或主觀判定居住環境不再安全,該怎麼預先做好規劃,才能盡可能全身而退呢? 「住」的方面 平時防災準備,就要事先透過網路查詢居住城市,了解日常活動範圍的避難相關處所位置圖,例如防空避難、醫療、補給相關設施,一旦發生災難可迅速移動到避難處所並掌握周遭資源。 如果有往郊外的需求,也能知道往哪尋找糧食,燃料等等民生物資,所以在做任何移動前須冷靜思考,用紙筆寫下各種解決方案,選擇最佳方式並且行動(所以紙筆也是防災包中必備的工具)。 另外,假如自己居住的建築受到砲火毀損,或是因戰情的發展可能不再安全時,此時除了去避難所外,遠離戰區尋找適合的地點做長時間露宿,也是另外的選項,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平整營地都是不錯的選擇,請避免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建築物附近(如被攻擊過的建築物、軍事設施、儲油汽設施等),詳盡的知識建議可事先透過網路,或相關課程學習。 「衣著」方面 台灣平地夏季較不易有衣著的問題,但換作是冬季,防寒就會是一個考驗,晝夜溫差大的台灣,洋蔥式穿法是非常合適的穿搭模式(提姆註:在立陶宛的民防手冊中,就有介紹三層式的穿搭法)。另外,由於人體大部分熱量會從頭部散失,因此冬季防寒頭部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冬季保暖,若環境允許,用火是最基礎的取暖方式,在可以躲避風雨的地方,或構築類似室內的環境(搭帳篷或毛毯遮蓋搭配蠟燭),但是必須注意用火安全不要燒著了。另外,環境不允許有火光時,可使用錫箔包裹、錫箔求生毯或緊急露宿袋做為避寒之用。 最後談談「待援333原則」 在山難過程中,失溫超過3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3週,都會使遇難人員生還機率大幅下降,雖然是在戶外遇到的危機處理原則,但是在戰爭時期也是可以作為一個求生準備準則,讓自己在準備上盡可能避開這三個狀況。 文/萬啟為 • 中華山協攀登委員會第一屆執行秘書 • 文大推廣「作伙野營/登山去」課程講師 編輯/Yeti(Tac.Dog戰術狗)

【民防】戰火下的生活與防災應變 - 糧食、儲水準備邏輯(總編輯)

家園受到侵略,熟悉的日常因戰爭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們會面對什麼生存考驗,生活中又該做好哪些規劃呢? Yeti這次特別邀請登山界資深前輩 - 萬啟為(萬哥),從山岳活動資源調度的經驗,與大家一同沙盤推演。 「各位有想過一但發生戰爭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嗎?」 首先是「電力」,台灣曾經發生過幾次大停電,在912大地震時電塔倒塌,加上單一電網因素造成全台停電,一但發生戰爭,電網必定是敵軍首要攻擊目標,所以停電會是必然的。 停電會面臨第二個問題,就是 -「停水」 為何停水會跟停電有關?一旦停電,高樓大廈下方儲水池的抽水馬達即會失去電力,待上方水塔水用完了自然也造成停水了。 學習在停電缺水的狀況下維持生存,就成為首要的目標。 「在停電缺水的狀況下,要如何維持生活?」 首先先從「吃」來看,有些有軍事背景的朋友,可能認為就吃戰鬥口糧就好了呀?想想,如果要連吃10天以上呢? 一定有人會受不了,對吧?所以,要從可以拿到手的食材做分配與變化,因為很有可能會出現斷糧的狀況。 在糧食的準備上,需掌握三個重點 - 1. 熱量需求 2.容易保存 3.即食性。 熱量需求:一般成人每日所需平均熱量約在2000卡上下,請以此原則盡可能的蒐集可以吃的食物,然後盡量不生產廚餘 把食物都吃完,這些方式可以利用日常一般露營登山活動中做學習嘗試將手邊可用食材做變化,舉例來說 : 晚餐吃不完的飯跟湯可以做成隔天早上的稀飯。 容易保存:平日家中儲備的防災糧食,請盡量挑選易保存的食品,一但災害或戰爭發生時,請優先處理家中易腐敗的食材,易保存的壓縮食物、戰備口糧請保留到最後使用。 即食性:缺水的情況下,飲用水也需要有計劃地使用,因此在選擇防災糧食時,請盡量選擇可少水或無水烹調的食品,或是可即時的調理包或罐頭等等。 另外,由於戰爭中屍體,輻射,塵埃等等因素都會造成水污染,所以建立、蒐集多種水源途徑十分重要,例如:接雨水、水塔、下水道,或透果網路學習建立簡易水源過濾系統都是方法,而市售的個人濾水器可以留做緊急使用。 — 由於萬哥提供的建議相當豐富,為了怕大家一下訊息量太大,提姆先將文章切分成兩個章節,下一段中,萬哥將針對戰時的居住與衣著給予詳細建議。 文/萬啟為 • 中華山協攀登委員會第一屆執行秘書 • 文大推廣「作伙野營/登山去」課程講師 編輯/Yeti

【通識】選購抗彈板的三個思考 - 威脅等級、重量與成本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炎熱的七月初,國防部的單兵個裝弊端也讓軍事圈一樣炎熱。 知名YT山姆小叔與新北議員林秉宥在美國靶場,以實彈測試國軍公發號稱NIJ III級抗彈板,結果雖擋下符合標準的7.62mm口徑普通彈,卻另外驗證了公發抗彈板無法對抗與解放軍5.8mm彈藥威力相近的M855鋼芯彈… 這次抗彈板事件之前,其實我自己也正在想要不要買兩張家裡放著有備無患,雖然幾年前已經除役,也可能不會是動員的第一波,但借鑑烏俄戰爭會知道動員的年紀是跟著戰情需求變動的。 不過語言苦手又不太擅長找資料的我,是不太容易找到哪些抗彈板可以應對解放軍5.8mm口徑步槍彈的資料,感謝知名YT 山姆小叔Gun & Fun 與 新北議員 林秉宥 的測試,讓我知道能應對M855 綠頭彈的威脅,是個大概的判斷基準。 新北市議員林秉宥於測試現場(圖片來源:Yahoo!!新聞) 我自己在爬文過程中,看到滿多國外軍警論壇都有提到挑選抗彈板的思考邏輯,既然必須莊敬自強了,這邊簡單整理一下與大家分享: 第一個思考點 - 你面對的主要威脅是什麼? 以這次的例子,我們預設的威脅是解放軍 5.8mm的鋼芯彈,它的威脅接近M855甚至略強。因此在挑選抗彈板時,應以對M855與M193有額外防護,NIJ 新規的RF2級為底線向上選購。所以很顯然這次國防部在規劃個裝時並沒有考慮對岸的威脅現況。 各級抗彈板與對應威脅關係(圖片來源:HUDI’s Tactical) 這裡也附註一下,在我查到的資料中III+級並不是NIJ官方的評級,而是業者標示來說明自家產品對特定但種有加強防護之意。 所以某專家在新聞採訪中表示「以色列國防軍的III+其實與國軍的III級」這種說法,有點像是業務課程常教的「選擇性告知」手段,告訴你它們是同一級別,但不告訴你III+級有額外防護。 另外有些抗彈板會標示III級/IV級(ICW),代表這件產品在搭配軟質抗彈板(ICW)時可以達到IV的標準,而單穿僅有III級。 公發抗彈板需軟板+硬板+緩衝層才有符合規範之防護力,直接標示III級是否屬產品表示不實呢? (所以這次205廠的產品需軟+硬+內襯才能到III級,那實際上單硬板到底是幾級呢?) 第二個思考點 - 重量 與 第三個思考點 - 成本 多數文章都以重量作為標題,不過整理過後我認為比較像是你的「使用情境」是什麼? 例如有文章提到,假設你對作...

【通識】三線裝備(Three lines of gear)的整備邏輯  -  兩種戰鬥個裝 + 兩種民防情境

前幾週Yeti在自己粉專【 Tac. Dog 戰術狗 】中分享過來自歐洲戶外電商平台 Varusteleka ,介紹三線裝備的專文< Three lines of gear placement — right gear in the right place (譯:三線裝備的配置 — 把對的裝備放在對的地方)>,為了可以幫助更多朋友方便閱讀,學習配置自己的裝備,提姆這裡稍作篇幅簡單將其翻譯為中文。以下也附上<< 原文連結 >>。 日常戶外穿著,我們習以為常的多層洋蔥式穿搭法,防風、排汗、防止熱散失等,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功能。而這樣的邏輯概念,也可以被應用在戶外活動、或是軍事行動的裝備設定上。 各國部隊對於此種裝備設定邏輯都會以不同術語去稱呼,芬蘭以「三環」詮釋這邏輯,但多數國家則是以「三線裝備」稱呼。不過總體而言它形塑的是一個 三階層模型 的概念。 在這篇文中我們將會以三線狀備的概念與範例,來解釋如何應用於軍事行動、或是日常生活的裝備設定。 註:該篇以芬蘭作為實際案例,提供大家參考。 全裝芬蘭偵察兵示意(圖: Varusteleka ) 生存、任務應用與行動維持(Surviving, carrying out the mission, and staying operational) 這段落講解三線裝備的定義,在不同的國家會以層/環/線來描述,但就像上一段說的,你只要照你的國家使用習慣稱呼即可,而台灣與美國相通,通常是以「三線」稱呼。 ✔第一線:生存裝備 行動、活動中用來幫助你存活,並成為建立其他線裝備之基礎所需之裝備。第一線裝備是永不離身,將其配置或收納在最貼身的位置,像是衣褲口袋、適合的收納包、袋,腰帶甚至是槍支上 編按:設想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你扔掉了所有的背包、背心載具,那些可以貼身放在身上仍然幫助你活下來的物件。 ✔第二線:任務應用 應用於執行任務、並在任務中維繫你生存的裝備。除了執行任務中,休息或在基地時你可以將它們卸下。第二線裝備在必要時,也可以視情況挪移到第一線的位置。第二線裝備通常配置於戰術背心、戰術胸掛、小型水袋/巡邏包等。 ✔第三線:行動維持 用於維持長時間行動的裝備,內容包含食品、個人盥洗、宿營裝備、維修保養工具等,這些裝備多數時在作戰、執行任務前可至定點卸下隱藏,但有時仍可能背負著作戰。 第三線可被收納於帆布包...

【民防】IF CRISIS OR WAR COMES 當危機或戰爭來臨時  - 2018 瑞典民防手冊 - 下篇[動員、緊急狀態與避難]

本篇接續 IF CRISIS OR WAR COMES 當危機或戰爭來臨時 — 瑞典2018民防手冊 — 上篇[心態、訊息與恐怖攻擊] ,下篇的內容著重於瑞典總體防禦的組織架構、動員方式以及緊急狀態下的應變措施。相較於瑞典,台灣在民防體系的準備上明顯的不足,期望透過本篇的翻譯,可以提供相關單位與部分有興趣民眾一些啟發。 瑞典的國防 SAAB JAS-39戰機為當今世上最佳的短場起降戰機 總體防禦 「總體防禦」一詞,泛指所有在瑞典全國進行戰爭準備時,所必需、必要之活動。瑞典的總體防禦,由 「軍事防務」 與 「民防系統」 兩部分所組成。 軍事防務 瑞典的軍事防衛主力,由瑞典國防軍(Swedish Armed Forces)與瑞典鄉土防衛隊(Home Guard)兩支主力所構成,另外上有數個政府的公共事務支援單位,支援瑞典的軍事防禦。瑞典國防軍(Swedish Armed Forces)負責防禦瑞典的領土與邊界。 民防系統 民防是指整個社會在面對戰爭與威脅時的應變處理,民防的工作組織包含了中央政府機構、縣市政府、地區單位、私人企業與志願性的民間組織及平民。這些組織的任務是在戰爭與威脅中維持例如醫療系統或是公共運輸工具的運行等。在戰爭中,瑞典的公民必需加入民防系統,支援國防軍的武裝部隊。 瑞典人對於總體防禦的責任與貢獻 每個瑞典人都必需要對國土防衛做出貢獻,這意味著每個居住於這片土地上,年齡介於16至70歲間的居民,都必需一同面對戰爭與威脅,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貢獻。 即使為女性,只要符合役齡也須為國防盡力(圖:Flicker) 為國土防衛做出貢獻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經徵召進入瑞典國防軍 經徵召進入政府所設立的民防機構 繼續服務這些戰時仍必需持續運作的組織,這意味著你必需要繼續維持你的日常工作、自願性的組織以及瑞典國家就業服務處的動員工作,這對於瑞典的總體防禦是非常至關重要的。 瑞典國防軍(圖: Sputnik International ) 每位被徵召進行總體防禦的瑞典公民,在戰時會收到兩種通知形式,一種是郵寄的動員通知書,另一種則是由工作岡位的雇主做通知。 多年來瑞典政府對於戰爭與威脅的應對準備非常的有限。政府建設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和平時期的災害防治,如水災或是IT系統的破壞。但隨著地緣政治情勢的改變,政府有了做好全面性防禦的決心,這也是瑞典民防計畫恢復的原因。恢復全面的防禦...

【民防】 IF CRISIS OR WAR COMES 當危機或戰爭來臨時  -  2018 瑞典民防手冊  - 上篇[心態、訊息與恐怖攻擊]

  IF CRISIS OR WAR COMES封面 譯者前言:該份文件為瑞典政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次面對周邊環境威脅發給全國480萬戶民眾的防災手冊,內容從天災、戰爭一路提到恐怖攻擊的應對手法。 在台海危機四伏的台灣,這份文件也提供了我們一個難能可貴的參考。 本文為該份文件直譯,部分內容符合於歐陸的生活環境,與國內生活經驗相左之處請自行斟酌,欲知細節請與具專業背景之人士諮詢,Yeti與朋友也將於日後對部分內容進行調整,進而符合國內風土民情。 近年來逐步現代化的中國解放軍,已經成為台灣國防最大的威脅 當日常因危機開始上下翻轉,你該怎麼辦? 災害的發生,將導致我們的社會無法如日常班的運作。氣候的變遷,將導致洪水或森林大火更加頻繁的發生,一些災害可能影響到糧食的供給,IT系統的崩解將可能破壞電力、用水或是天然氣的供給。這些災害的發生,都將讓你的生活在短時間內發生以下狀況: 空調加熱站停止工作。 食物的準備與儲存變得困難。 商店的食物與民生物品售鑿。 自來水供給系統完全停擺。 車輛無法加油。 信用卡和提款機無法使用。 行動通訊和網際網路無法運行。 公共交通和其他交通工具處於停滯狀態。 藥品和醫療設備難以取得。 試想想 - 若是你或你的親朋好友,處在以上這種社會功能無法運行的狀況之中,你們會怎麼應對? 急難應對準備 是的,你的政府有其義務在面對災變之時,仍然能維持如老人照護、學校、供水、供汽以及飲用水供給等服務的正常運作,但作為一個國民,一個個人,你同樣有責任為自己的安全負責。記住,無論在什麼情境下,正確的準備皆能讓你應付各種狀況。 在發生社會緊急狀況之時,救難資源將優先提供給那些,在第一時間有迫切需求之人,所以,通常在狀況發生後,你必需獨立應變週遭狀況一段時間。如果你有能力做萬全的準備,請協助你週遭沒有相同條件的人們完成他的準備。 急難準備的重點是什麼? 水、食物、禦寒裝備,以及能夠自媒體或政府獲得訊息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而能夠與其他親友取得聯繫也是準備重點之一,在文件的第10與11頁中,將列出你應該在家中準備的食物與裝備清單(Check-List)。(頁數為原文頁數,詳細清單請參閱以下連結) IF CRISIS OR WAR COMES 當危機或戰爭來臨時 - 瑞典2018民防手冊 -家庭防災準備建議 試想想 - 請思考你居住環境周邊可能的風險。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