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剛帶完黑熊學院 - 藍鵲行動的機會,把手上整理的教材與觀察到隊員的實況結合重新整理,來談談小市民在戰爭發生時該如何進行移動。
全文中我們將會提到:
不過,一但上述危險狀況即將發生,就會建議你進行移動後撤。
戰爭狀態下的移動並非漫無目的的逃難,而是當你居住地無法提供足夠安全保護時,前往下個避難所的決策。
也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先利用公開資訊,規劃自己家庭戰時的後撤資訊,選擇單次行動在72小時內可抵達的私人避難所,或縣市政府設置的「室內避難收容所」,並熟悉前往各避難所的路線。
關於「避難收容所」相關資訊,可直接以關鍵字Google各縣市政府防災頁面
另外提醒,假設你的住家已經處於交戰區域,請盡可能進入家中或鄰近建築地下室就近避難,以避免長時間移動誤闖火線。
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資訊(讀取會有點慢)
https://adr.npa.gov.tw/indexgo
a. 夏季:建議穿著透氣排汗、快乾的衣物,避免夜晚失溫也可保持移動機動性。
b. 冬季:建議可使用洋蔥式穿法,分內、中、外三層好調節體溫 -
☑內層為乾燥層,以吸濕排汗、快乾的貼身衣物為主
☑中層為保暖層,像是刷毛背心、薄羽絨衣或化纖外套
☑外曾為保護層,像是防水、潑水的外套,軟殼衣等
c. 帽子與襪子:帽子除了幫你遮陽避雨,也可幫你減少頭頂水分散失(頭皮水分排出速度極快),帽子選擇建議可以參考荷葉帽、闊邊帽,能減低頭部輪廓提供較好的隱蔽性。
背包應放入備用的襪子在雙腳弄濕時更換用,形式以長、厚且排汗性佳的襪子為主,一副乾燥的襪子有助於提高你的機動性。
d.雨具:建議不要撐傘、以低彩度的雨衣或是直接由防水外套代替。
全文中我們將會提到: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多數的民防手冊都會建議當戰爭發生時,如果你的居住地並沒有立即性危險(如位於砲擊、轟炸等熱區),請盡可能留在家中進行避難,以避免因擁擠的逃難人潮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或是軍需補給線的阻塞。不過,一但上述危險狀況即將發生,就會建議你進行移動後撤。
戰爭狀態下的移動並非漫無目的的逃難,而是當你居住地無法提供足夠安全保護時,前往下個避難所的決策。
也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先利用公開資訊,規劃自己家庭戰時的後撤資訊,選擇單次行動在72小時內可抵達的私人避難所,或縣市政府設置的「室內避難收容所」,並熟悉前往各避難所的路線。
關於「避難收容所」相關資訊,可直接以關鍵字Google各縣市政府防災頁面
另外提醒,假設你的住家已經處於交戰區域,請盡可能進入家中或鄰近建築地下室就近避難,以避免長時間移動誤闖火線。
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資訊(讀取會有點慢)
https://adr.npa.gov.tw/indexgo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待援333原則」是你開始準備前的先備知識。在山難過程中,失溫超過3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3週,都會使遇難人員生還機率大幅下降,而當中72小時飲水是最大機率發生的狀況。
也因此一般移動所需的裝備,會建議設定為離家72小時內需使用的必需物品,且重量控制在個人體重的1/4上下。
建議必備的項目可以包含:
也因此一般移動所需的裝備,會建議設定為離家72小時內需使用的必需物品,且重量控制在個人體重的1/4上下。
建議必備的項目可以包含:
個人衣物、雨具
個人所有衣著應避免高彩度過於顯眼的顏色,或是迷彩或過度戰術的穿著,避免友軍、敵軍難以辨識敵我。穿著部分我們分為夏季與冬季進行分析。a. 夏季:建議穿著透氣排汗、快乾的衣物,避免夜晚失溫也可保持移動機動性。
b. 冬季:建議可使用洋蔥式穿法,分內、中、外三層好調節體溫 -
☑內層為乾燥層,以吸濕排汗、快乾的貼身衣物為主
☑中層為保暖層,像是刷毛背心、薄羽絨衣或化纖外套
☑外曾為保護層,像是防水、潑水的外套,軟殼衣等
c. 帽子與襪子:帽子除了幫你遮陽避雨,也可幫你減少頭頂水分散失(頭皮水分排出速度極快),帽子選擇建議可以參考荷葉帽、闊邊帽,能減低頭部輪廓提供較好的隱蔽性。
背包應放入備用的襪子在雙腳弄濕時更換用,形式以長、厚且排汗性佳的襪子為主,一副乾燥的襪子有助於提高你的機動性。
d.雨具:建議不要撐傘、以低彩度的雨衣或是直接由防水外套代替。
額外附註 - 鞋子:避難用的鞋子應以無根平底為主,但要注意鞋紋的深度是否有辦法提供較好的抓地力,過淺的鞋紋在走進非鋪裝路面時,有可能因為鞋紋塞滿泥巴而失去抓地力。
☑ 個人護理:牙刷、毛巾、衛生紙、濕紙巾等,以及女性生理用品。另外別忘了準備塑膠袋,在移動時回收垃圾、排遺等,避免被追蹤。
其他項目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三線裝備(Three lines of gear)的整備邏輯 - 兩種戰鬥個裝 + 兩種民防情境》。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7Q_rSN7h_XtGFHcdPY8HKEacCpBvDPfJMVxqVuVUtL8/edit#gid=0
【民防】戰火下的生活與防災應變 - 糧食、儲水準備邏輯(總編輯)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save-water-food-when-war-comes.html
【民防】戰火下的生活與防災應變- 居住與衣著篇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live-and-wear-in-war.html
【通識】「大兵喝水」軍旅梗的背後 - 關於水分補充兩三事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you-should-drink-water.html
【通識】想知道怎麼把魚擰出水嗎?學習從大自然中蒐集水源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water-from-.html
飲水
人一日水份需求約等於體重*35ml,來源除了飲水還有食物中的水分也都包含在內。若為移動需求,會建議隨身備有至少1500ml的乾淨飲水,並在避難的過程中沿途留意可補給乾淨飲水的水源。假設無法確定水源乾淨與否,建議一率煮沸或準備生命吸管這類隨身淨水裝備。食物
人一天所需的熱量大約是你的體重*40卡,平均而言約莫在2000~3000卡間。因為移動所需,在準備上建議攜帶壓縮、無炊煮、開罐即時的食物,且盡量避免會產生廚餘的食材。醫療衛生
☑ iFAK個人急救包:是必備的項目,內容物除了外傷處置,還應包含大出血控制、骨折固定等,尤其止血帶特別重要。由於本站非醫療專業無法詳述內容,但網路上有許多豐富的資訊與課程可自行搜尋。☑ 個人護理:牙刷、毛巾、衛生紙、濕紙巾等,以及女性生理用品。另外別忘了準備塑膠袋,在移動時回收垃圾、排遺等,避免被追蹤。
求生工具
你認為對生存有幫助的EDC(Every Day Carry)工具。Yeti建議應準備照明工具、打火機、工具鉗或求生刀...等。通訊與導航
除了可以應用你的手機SMS簡訊進行通訊,也可以準備業餘無線對講機、手搖式收音機等,作為接收外界訊息的管道。(訊息收與發建議分為兩種設備規劃,例如即便業餘對講機兼具廣播功能,建議依然準備收音機,讓兩種功能能同時使用,並可節約能源)備用電源
身上有電力需求的裝備,它們的備用電源。除了行動電源,使用電池的裝備建議盡可能簡化電池規格。身分證明文件
隨身攜帶身分證與健保卡,或其他可以證明你身份的文件。另外自己相關的財產證明,也別忘了影印一份與正本分開收藏。價值物品
例如黃金、首飾、美元等之類可用於交易的物品,並拖善收藏。在一些文獻中提及香菸在戰時也是炙手可熱的交易物件。其他項目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三線裝備(Three lines of gear)的整備邏輯 - 兩種戰鬥個裝 + 兩種民防情境》。
學習資源
瑞典版民防手冊居家準備建議內容: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7Q_rSN7h_XtGFHcdPY8HKEacCpBvDPfJMVxqVuVUtL8/edit#gid=0
【民防】戰火下的生活與防災應變 - 糧食、儲水準備邏輯(總編輯)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save-water-food-when-war-comes.html
【民防】戰火下的生活與防災應變- 居住與衣著篇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live-and-wear-in-war.html
【通識】「大兵喝水」軍旅梗的背後 - 關於水分補充兩三事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you-should-drink-water.html
【通識】想知道怎麼把魚擰出水嗎?學習從大自然中蒐集水源
https://tac-dog.blogspot.com/2023/08/water-fr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