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戰士XXX,在此喝水300cc,喝水!」是許多在夏天參與新訓朋友的共同回憶。在喊的當下真覺得很蠢,為什麼喝水還要定時定量呢?
主因在於,人體水分散失在體重5%下,活動時雖然不易察覺,但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的狀態,一但散失超過5%,出現倦怠、頭痛、頭暈,或血壓下降等中度脫水的症狀,很容易造成中暑,所以高溫下活動時,才需要定時補充散失的水分,做中暑預防。
飲水頻率建議
- 在預計開始進行體能活動30分前,飲用140-280ml水分,請勿過度飲用,讓身體有時間進行吸收。
- 活動中每10-20分鐘補充140~280ml,重度出汗者可調整頻率為每10分鐘飲用一次。若只有輕度出汗,則需將飲水間隔延長至20分鐘以上,避免飲水過度。
- 運動當中與用餐期間,是人體最容易吸收水分的時候,也是補充那最好的時機。
- 體能活動除了補充水分,也請適時補充鈉,喝水過量可能造成低血鈉症,胃鼓脹、手指腳踝浮腫、嚴重頭痛甚至精神錯亂都是低血鈉症狀。
- 5. 不要延誤飲水,一但身體呈現脫水症狀,胃中液體進入小腸的速率減緩,將導致水分無法補足身體需求的狀況。
總之,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所以在無論是日常運動,災害、戰爭時的大量體能活動,水分的補充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因此各國的民防手冊中,都會強調乾淨飲用水儲存、取得的重要性。在立陶宛的民防手冊中有提到,戰時遇到飲水取得困難的狀況,得注意:
- 盡量用鼻子呼吸,少說話、少曬太陽,不要脫衣服與帽子,減少身體水分散失。
- 喝一小口水,並儘可能長時間地將其放在嘴裡
- 少吃一點, 因為吃東西會消耗體內水份進行代謝,避免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尤其是肉類、脂肪因為會產生大量蛋白質代謝物,食用後其實有利尿的效果。
- 不要喝酒,乙醇會從重要器官中把水分代謝出來。
- 一陣子沒有喝水,請不要立即大量飲水,應小口小口慢慢喝,因為同時間攝入大量水會引起抽搐和嘔吐, 甚至流失更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