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CQB的十大不成文規則:第一部分〉(Top 10 Unwritten Rules of CQB – Part 01)
作者:Project Gecko Staff
譯者:Clint Liao
編輯:戰術狗Yeti
這篇文章既不是關於具體的規則,也不是做具體事情的具體方法。就像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一樣,通往一個目的地的道路有幾十條,關鍵在於效率和安全。
這些「規則」(Rules)更多的是,要去提醒人們注意到一些多數人都會忘記或沒有意識到的事情。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討論CQB中最重要的10條不成文的規則。
當前的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戰術或「如何做事」(how to do things)的方法,通常都沒有經過科學研究的實證研究和驗證。
一個人聽一個人說,另一個人又聽另一個人說......但這基本上彷彿在說,打打靶紙、計算靶面成績和時間之類的東西,就實際上合乎於人類行為,抑或是說:便會如此發展,但事實並非如此。
本文旨在強調某些已知或常見的錯誤,這些錯誤不符合人類行為規範,也違背了我們人類的本能,但全球各地內卻仍被作為標準來進行教授...
目光凝視(Sight Fixation)
讓我們從一個非常原始的小實驗開始模擬:伸出手臂,同時豎起大拇指。
看向拇指的話,拇指會顯得相對地清晰,但其左右兩側,卻會顯得相對地模糊。更準確地說,拇指兩側的視覺感會掉到一半左右。
簡單來說,由於人眼的獨特結構,精確視覺受限於觀察角度。其結論為:
「人眼能夠處理的精確資訊區其實相當受限。在低光度的情形下,更可以想像到它會有多麼地不足。」
以「觀察反應」(Observation Response, 或稱吸引眼球的活動)所觸發的周邊(非深度)視野顯得相對較廣。
「聚焦視覺」(Focused Vision, 或稱眼窩視野)在6英呎(約1.8公尺)處直徑為1.5英吋(約3.8公分),在10英呎(約3公尺)處為2.5英吋(約6.3公分)(譯註:距離越遠,視覺面積越大,附圖紅點處)。
「中心視野」(Central Visual Field)在6英呎(約1.8公尺)直徑為12.7英吋(約32公分),在10英呎(約3公尺)處為21.1英吋(約53公分)(譯註:距離越遠,視覺面積越大,附圖綠色區),而周邊視野處則無法探查到有精確對焦。抑或是說,下圖的綠色區沒有涉及到清晰與精確的視覺感。
既然已經瞭解視覺上之限制與不足,再來談談實務。
我跟學員們(不論程度高低)在CQB中所發現到的最大問題為,每當他們突入室內的時候,雙眼都直盯於瞄具或略高於瞄具。
據我觀察,這是我所見過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即便於專業圈內也是如此。我認為,其根源在於缺乏實戰經驗的教官從電影或流言蜚語中取得了這個觀點—「瞄準線」對上「目標」,等於「成功」。事實上,不完全是如此。
我講白話一點:CQB的平均交戰距離都低於10公尺,通常在3公尺處將威脅消弭。
儘管如此,情勢發展如此迅速,而且距離又近,這通常會有兩大主因,將對人類在CQB中的表現產生巨大影響,這是該去考慮的,也就是:缺乏時間與視野;因為我們必須取得關鍵資訊和目標辨識能力,才能採取反應。
「以管窺天」不僅會錯過重要的視覺訊息,像是衣櫃後多出的門,或看似無辜但卻手持折刀之人;而且這通常會導致意外發生,例如同僚誤射尖兵(Point man)的肩膀或手肘,因為他無法在急性壓力反應下取得視覺資訊。
根據警察人員的經驗,僚機(Wing man)或後方人員通常會產生「目標凝視」(Target Fixation)之情形,並從後方誤對其同僚之頭部或身體進行射擊,進而肇致「目光凝視」之惡果。
除此之外,當你將視野範圍縮小至瞄具內時,被障礙物、同事的腳、孩童,或其他相對低且看不到的障礙物絆倒的機率也會提高。
我還意識到,當個人受到感官刺激而反應,確信威脅真實來臨時,其反應時間在數秒內之區間,會有相當程度的增加。
或許會有人想問為什麼?原因其實很簡單,當人僅用瞄具來觀察的話,人的視線會忽略掉關鍵的視覺訊息,但這些訊息卻是顯示威脅或人的存在所必須的;或者換句話說,人的眼睛沒有接收到足夠的感官資訊來理解或處理現況,並將訓練應用於實務,最終發揮成效。
因為人的雙眼視覺被收束至瞄具與線性視角上。
總而言之,「目光凝視」透過準照觀察來進行移動,是僅屬於電影之情節。可惜的是,目前看著瞄具來進行搜索的觀念仍然相當普遍。講白一點,何時會有必要在3公尺處看向準照呢?唯一的答案或許就是必須求精確命中。
手電筒是一種「戰力倍增器」(Flashlights are force multiplier)
對許多人來說,手電筒只與漆黑的房間或夜間行動有所關聯的。
但實際上,即便是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只要遇到不服命令之人或是構成威脅之人,而你必須對其有所作為的話,手電筒也可以且應該作為標準配備來使用。
如果你的手電筒夠好的話,其實可以作為一種低致命器械來使用,亦可迷惑或分散威脅者之注意力,干擾其O.O.D.A.(譯註:干擾其決策歷程)或先發制人,因為任何形式的感官刺激,都會使對方更加趨近交感神經反應(譯註:意即迫使對方表現出人類之本能反應)。
對於無光或低光之情形,有幾種不錯的方法,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敵方預判突入時機之能力,或降低在威脅區暴露己方位置之情形。
那麼,手電筒可以怎麼用呢?
- 手電筒是一種效果很好的擾敵工具,既無聲響、亦難察覺,在白天也不會影響到己方視覺。
- 誘導或分散注意力,手電筒是欺騙、操縱敵方之終極工具。尤其是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周遭看起來就像缺乏細節、對比度和色彩的畫面。而你卻可以根據己方需要來投入光源至其中,以操縱畫面之呈現。
- 在弱光或無光環境下,它可以混淆、觸發或標示人在室內中之具體位置。
- 造成凝視(Fixation),同理可證,它也可以將受照射對象之注意力聚焦於光源上,而不是聚焦於正忙於觀察四周事物之同僚身上。
- 形成控制,顯著地增加被照射者之反應時間。
在光線充足時進行搜索,我仍會指導學員們在遭遇人員進逼時「開燈」,開燈幾乎變成優先選擇(但仍取決於執法、軍事情境脈絡)。
僅憑500流明的光束就能保你安全,還能為你贏得更多時間與掌控權,在某些情形下還能助你藏身,但前提是你受過扎實的相關訓練。我們將在之後續談這個部分。
總結?該去認識手電筒的潛在效能,它也不僅限於在黑暗中才能使用。另外,要帶兩個,一個裝槍上、一個拿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