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roject Gecko Staff
譯者:Clint Liao
編輯:戰術狗 Yeti
尖兵永不出錯(THE POINT MAN WILL BE WRONG)
常言道:「尖兵永不出錯(The point man is never wrong)」,但或許…其實也會出錯?這或許是CQB中最根深蒂固、反覆強調的誤解之一,簡直隨處可見。因此,與前幾篇不同,本篇全文將著重於本項原則。
所謂「尖兵永不出錯」,是指第一員的移動決策「永遠」不該被懷疑。
例如說,如果隊伍在門前左側堆疊,第一員向門右側突入,後員就必須往門左側突入;如果第一員直衝室內中心位置(部分戰術程序可見此法),第二員擇一方向突入,在其後員(第三員)擇其反方向突入。
另外的範例是在廊道上行進,某些教官會告訴你,控制行進速度、引領隊伍之人就是「尖兵」(先鋒),此時該員「永不出錯」- 同理可證,決定是否突入、開門時亦同。
就本質上來說,即為一種判讀與反應(read and react)遊戲,就像在路上開車時,根據前車駕駛行為而作相對反應一般。
回歸現實(BACK TO REALITY)
幾個月前,我與某支歐洲地區的特勤隊一同訓練,這是一支非常優秀的特勤隊,熟知我們系統的CQB概念。
當時,我們模擬了一個多重槍手的威脅情境,在此情境當中,槍手們正沿著一條有著20多扇門的長廊上四處逃竄。
此時,當隊伍以列隊編組(file formation)而搜索行進時,「尖兵」(Point man)與其「僚兵」(Wingman)一同進行切派搜索。
剎時,「尖兵」遠遠看到,周邊其中一個房門內有一名槍手,大概距離10公尺左右,但由於接戰時,敵方槍械突然故障,因此該名槍手決定逃跑。
「尖兵」意識到機不可失,自然奮力地向前追擊,全神貫注地鎖定目標,就像牧羊犬追趕一頭離群的羊一般專注 - 他瞬間穿過約五個房間長的距離,直到發現隊伍沒有跟上時,才停下來;而其後方各員的視野卻被長廊上的各種障礙物給完全遮蔽了。
最為關鍵的是,「僚兵」決定不帶人上前一同追擊,因為他們意識到這樣做「風險太高」;因為他們知道,尚有多名槍手正在流竄,因此隊員們根本無法斷然忽略長廊上那五道敞開的門。
...
在「任務歸詢(After Action Report)」中,有人提問「尖兵」為何如此行動,而他回得也很乾脆,我們將其回答分成兩點來強調其重要性:
1. 我記不清了,就只是像個警察一樣:追捕歹徒。
2. 起初,我確信槍手就在我要進的房間內(譯註:有看到人),當時倍感壓力,但見到他衝出來逃竄(譯註:歹徒交戰失敗)時,我一心想要逮到他,於是緊追在後,卻忽略了沿途所有敞開的門。
在歸詢時,「僚兵(對於不偏好此用語之人,『僚兵』其實就是指隊伍中『第二員』)」直覺地回,之所以沒有帶人跟上去,就是因為認為如此行動「弊大於利」:正因他沒有盲目地跟上追擊,也沒有不自量力,而是保持距離,實際上阻止了六人編組作出自殺式的行動。
正如本案所示,真要說的話,「尖兵」才是最有可能出錯、感官固化,或採取非必要行動或有害行動之人。
在單純的「戰術小隊編組」(Small Unit Tactics formations)中,「尖兵」應當配有一名配速者暨領航員,以負責控制速度和方向。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避免感官資訊超載,以及隨之而來的感官固化,這種己見會害眾人一起送死。本案最能說明「尖兵」最容易出現感官固化,抑或是說,其實「尖兵」才最有可能出錯,也就是眾人所厭惡的不受控暴衝。
再舉個例子:一棟建築物的大門被警方破開來,而多個隊伍準備突入。
第一員(門前左側準備之「尖兵」)嘗試先發突入、直面威脅,結果卻突然地轉向右方,穿過了後方隊員們的火線,直衝到櫃檯區(check-out counters)後方追擊(譯註:發現槍手)。
後方配有盾牌的小隊站在門柱旁,一看情況不對,就直接與敵方交戰了(譯註:室內槍手開槍)。
正對門前遠處,一名掩護人員站在一輛車輛旁邊,看到建築物內有人開槍出來,也開始向內開槍回擊。
原本站在門前右側準備的隊伍,也開始向室內開槍,多名隊員在兩側持盾者後方不間斷地開槍回擊。
至此,陷入如此混亂的狀況,但不是都說:「尖兵永不出錯」?嗯?
在CQB中,「尖兵」容易陷入感官超載,這會致使該人採取「預設行為(Default Behavior, 識別觸發決策)」,而此類行為相對不夠精確,在構成與表現上通常相當粗糙。
來舉個好懂的例子,一名「尖兵」在門前應對威脅時,在許多武力對抗的情境中,「尖兵」容易一心想著處理威脅,從而陷入致命的「打地鼠」(Whack-a-mole)遊戲,而不是適時地後撤(pulling back)。
還有就是,當該員在門前90度角應對威脅時,會死站在90度角,而不是重新測角,或去考量角度偏差(譯註:確保身體確實受掩體而保護)。
為何如此呢?因為感官固化(Fixation)。
總而言之,就像你小時候幹蠢事時,被你老媽抓到教訓一樣:「如果有人抓著你,要帶你去跳樓,你會跳嗎?」務必停止「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譯註:人云亦云),自己要想,並質疑一切不合理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