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rek Stephens
譯者:Clint Liao
譯者:Clint Liao
當你越是去研究執法訓練,越有可能會看到「OODA 循環思考(OODA Loop)」這個術語。
Boyd 上校根據「空中交戰(Aerial Engagement)」之結果得出結論,勝敗通常取決於戰鬥機駕駛員能夠多快運用 OODA 循環思考處理資訊,用以觀察(Observe)敵機、感知敵機動向再以定位(Orient)、決定(Decide)採取行動,以及據此決定實施行動(Act)。
Boyd 上校加入循環(Loop)一字表示,只要進行戰鬥,思考過程就是連續不斷的。
致使你落於反應曲線(Reaction Curve)之後,處理資訊速度則會更慢,同時每當你再次進行 OODA 循環時,只會更加處於劣勢。
「心智橋梁(Mental Bridges)」為了能使生存技能訓練確實有效,訓練必須要能將其目標、目的、戰術或策略根植於長期記憶中。
對於執法機關所求目的而言,這似乎是對「技能」的完美詮釋,因為我們必須不斷面對無數不確定危險,並且要能以極高穩定之程度,盡速且安全地將技能發揮,進而達到洽當的最終成果。
這個術語係由美國空軍上校 John Boyd 首創,用以解釋戰鬥機戰鬥之動態關係,以及駕駛員之勝敗關鍵。
Boyd 上校根據「空中交戰(Aerial Engagement)」之結果得出結論,勝敗通常取決於戰鬥機駕駛員能夠多快運用 OODA 循環思考處理資訊,用以觀察(Observe)敵機、感知敵機動向再以定位(Orient)、決定(Decide)採取行動,以及據此決定實施行動(Act)。
Boyd 上校加入循環(Loop)一字表示,只要進行戰鬥,思考過程就是連續不斷的。
今日,Boyd 上校的戰鬥理論已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商業策略、訴訟等領域,當然還有執法行動與個人警衛。
OODA 循環思考在執法機關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不幸的是,這概念已淪為訓練口號,常常被人們誤解。
意旨何在(What It All Means)
OODA 循環係將大腦處理資訊以及身體反應化零為整的思考。觀察(Observe):首先,運用你的感官去觀察(Observe)周遭所發生之狀況。
定位(Orient):下一步,針對周遭狀況定位(Orient),並且與根植於長期記憶中的資訊(內含不論好壞的一切訓練、生活經驗、以及基因遺傳),一同融入思考脈絡(Context)中。
決定(Decide):處理完這些資訊後,必須根據周遭環境得出結論,並且決定(Decide)採取行動或作出反應。
具體行動(Physical Action):若是狀況確實如你所想,那麼最後一步就是「具體行動(Physical Action)」。
為了進行 OODA 循環,你必須採取具體行動來實現你的決策。
如果你的行動適當且有效,將會開始取得優勢(Gain the Upper Hand),同時通常能夠以比對手更快的速度進行更多的 OODA 循環,最終導向勝利。
行動失敗或是行動不及或不當,往往招致失敗;當你越是遭受挫敗,你就越是無法占有優勢,更是難以發揮有效的身心表現。
致使你落於反應曲線(Reaction Curve)之後,處理資訊速度則會更慢,同時每當你再次進行 OODA 循環時,只會更加處於劣勢。
Boyd 上校深知人們在戰鬥中如何處理資訊,以及透過訓練、經驗與預先判斷將會最大化你取得勝利之能力。
獲勝之道(The Way to Victory)
Boyd 上校的 OODA 循環思考所能帶給你身為執法人員的關鍵啟發之一在於,你所習得之生存技能(如槍械使用與防衛戰術訓練)必須適當地刻印於腦中。在生死交關下,你必須要能盡快且有效地進行 OODA 循環思考,以增加生存與獲勝之機率。
極速進行 OODA 循環思考的方法就是盡快掌握當下狀況,基於動向預先決行且近乎略過決策程序。
Boyd 上校將此 OODA 循環思考過程中的略化步驟稱為「內隱控制與導引(Implicit Guidance and Control)」。
內隱控制與導引係對已知威脅觸發的無意識地「預判動作反應(Preplanned Physical Response)」,心理學家們通常將其稱為「習得自主反應(Learned Automatic Response)」。
部分專家也將其名為「威脅—刺激反應(Threat Stimulus Response Pairing)」。
「心智橋梁(Mental Bridges)」為了能使生存技能訓練確實有效,訓練必須要能將其目標、目的、戰術或策略根植於長期記憶中。
心理學家 E.R. Guthrie 寫道:「一項技能的構成要能達到極致定性,以及極少能量支出(時間與精力)之最終成果。」
對於執法機關所求目的而言,這似乎是對「技能」的完美詮釋,因為我們必須不斷面對無數不確定危險,並且要能以極高穩定之程度,盡速且安全地將技能發揮,進而達到洽當的最終成果。
若無法做到如此,將可能導致悲劇與(或)對多數公眾造成不必要危險。
建立這些「技能組合(Skill Sets)」通常可以透過反覆地實施基於心智層面之「互動式訓練(Interactive Training)」達成,這類訓練至少動用兩種與受訓者自身關聯之人體感官。
當技能組合被寫入你的長期記憶時,身體就會與腦細胞(Brain Cells)之間建立起神經連結(Synaptic Connections)。
這些連結有助於形塑你的「無意識記憶(Unconscious Memory)」,就像體能訓練(Physical Training)本身一樣,當你越去動腦,這些神經連結就會越強,此一過程可以兼顧身心訓練。
簡單理解的話,就是想像以兩種橋梁代表你腦中的這些神經連結。
第一種橋是座搖搖欲墜且缺少踏板的舊式吊橋,它高聳立於深坑底部之上且在風中吱吱作響;這座橋之所以會在那,是因為你只花了一天建造它,而你並未付出相當努力去打造它。
多年以來橋梁缺乏適當維護,使得它變得越來越不穩固,繩索既鏽蝕而又連結不牢。
不幸的是,你之所以會造出這座橋的唯一原因出自於,你的技術教官要你這麼做,而你也只好像嬰兒走路(Baby steps)一般走過一次,只為向教官們證明你做得到,只要員警與教官們不認同訓練確實能夠用以求生,這種狀況就會一直存在於執法機關中。
另一部分,第二種橋則是一條寬闊且多車道的高速公路,空間足以使你思維在腦中來回馳騁。
建造這座橋時,你投入了許多時間、努力以及實質開銷來完成它,而且你瞭解到必須適當地維護,也避免它不會惡化。
建造當下你得到專家們的協助,以確保所有接點正確相連,且成果並不讓你失望。
你之所以這麼做,源自於你瞭解這有其必要,你很有可能在執勤時這條神經迴路都至少會跑過一次以上,或者至少在預想為生存做準備時會經常使用到它。
要瞭解到為何我們希望將技能組合置入你的長期記憶中的話,你應該要熟知「基模理論(Theory of Schema)」 - 該理論指出:「有意識的思維為緩,而無意識的思維則快。」
根據這個理論,若是反應前還需思考,身體會受到約莫半秒的延遲 - 換句話說,當你無意識地回應威脅或刺激,你的反應時間則會少於半秒。
透過心中這些圖像,當你身處冷冽且幽暗的巷口遭遇執意奪你性命者時,就可以去思考著你的腦袋與你所練過之求生技該走哪條心智橋梁。
當你更為瞭解 OODA 循環思考的運作時,技能訓練如何置入長期且無意識記憶中,以及這些技能又會如何影響威脅刺激所作的身體反應,就會更容易去理解進行適當技能訓練之必要性。
訓練不但可以助你正確定位並且以此反應威脅,還能避免你作出不當反應。
不幸的是,員警們有時候會訓練不當,所產生的習慣沒有得到即時修正,而又繼續進行訓練。
當狀況發生時,員警們將失足落入可能導致最後失敗或損失的情境之下。
以科羅拉多州(ColoradoState)所發生的慘劇為例,一名員警與一名武裝暴徒展開致命槍戰,報導指出員警在一定距離外以高曲臂姿勢(High-Tuck Position)向暴徒開火。
這種不當或是有可能在無意識下所作出的反應,造成槍枝與員警制服相互糾纏,導致槍枝卡彈(Jam)。
報導指出,該名員警無法迅速排除卡彈,隨後便舉起手,似乎是在尋求幫助而短暫停格,因此只能被更願意把握此等優勢而取進的暴徒殺死。
在此狀況下慘烈地犧牲了一名員警的生命,這或許源自於訓練不當,與採取高曲臂姿勢射擊非於近身之暴徒,以及出自於在靶場中舉手尋求幫助這個糟糕又不正確之習慣。
當教官們容許員警們在靶場這麼做時,等於認同他們養成這種針對槍枝故障(Malfunction)的自主反應。
為了預防再次發生悲劇,我們該對自己及家人負責以確保本身安全,不論身為員警、教官或是督察都該知道並理解OODA 循環思考如何運作,以及如何為了生存而極大程度強化自身訓練。
花點時間觀察自我身體表徵(Physical Traits)與執勤習慣(Habits at Work)。
你足以在毫不知情下為失敗而做好準備嗎?
你的教官們是因為被要求才去施教,還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而去施訓?究竟哪種教官更能助你度過生死交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