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翻譯自Special Tactics部落格中《步兵鄉野戰鬥:戰術移動第二章(Infantry Rural Combat: Tactical Movement (Part 2)》,談及在野地、叢林作戰時搜索敵人的方法。
以下將依據需要的注意力最少>最多,分項解析在索敵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感知戰鬥情境態勢
許多相關資料中都提及,步兵移動過程需保持頭部轉動,以確保自己對周圍態勢的感知,但事實上我們要做的可能遠比「轉動頭部」來得多。
在即將進入掩體前、停止時,教範指導我們轉動頭部來進行索敵,但多數人在左顧右盼時,經常下意識的會期望看到左下圖像;但事實上,你個受過專業訓練、富有高度威脅性的敵人,他看起來可能更像是右下圖的樣子:
搜索敵情 - 你該注意什麼?
關於索敵,如果你只是轉頭匆匆一瞥,那麼周遭的事物對你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也不值得關注,因為缺乏專注識別的情況下你根本看不出什麼端倪。
不需過度注意的地方 - 孤立掩體
環境中獨立突出的岩石、樹幹、矮牆等物體,雖然可以提供良好的保護與隱蔽,但卻缺乏了安全撤離的動線,假設你在接敵時選擇躲在後面,被敵方包抄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因此多數的敵人並不太會選擇躲在後方。
另外,由於這些掩體的量體較小,能躲在後方的敵人數量有限,也限縮了孤立掩體後方威脅的大小;因此在進行索敵時,你可以減少心力去應付這類的孤立掩體。
然而,這裡並非教你可以完全忽略它們,因為並非所有的伏擊者都充滿了理性與智慧,有些敵人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來攻擊、消滅你的團隊 - 因為知道逃脫的機會渺茫,他們將躲在這類孤立掩體後方,待你掉以輕心的通過時,在以手中所有的武器進行攻擊。
因此,在索敵時請連同你的敵人屬性一同評估。
不需過度注意的地方 - 沒有掩護的草叢
雖然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敵人通常不太會直接躲在茂密的灌木叢後,因為聰明的伏擊者會同時利用掩護與隱蔽,而不是這種僅能提供隱蔽的位置。
其次,在灌木叢中其實很難找到適合進行射擊的位置,當你趴在灌木叢中能隱蔽的位置,你的視野將被草叢遮蔽剩不超過一公尺;假如為了良好的射擊視野往前趴,又可能讓自己離開被遮蔽範圍,另外長時間趴在草叢中也並非一件舒服、容易的事情。
不過,訓練有素的伏擊者仍然可能利用草叢構築防禦據點,而技術較差的伏擊者也可能仍會選擇躲在草叢後,即便那邊無法提供他太多保護,因此不要因此對草叢完全放鬆了戒心。
真正適合的陣地
「知己知彼」筆者建議從日常的戰術訓練、知識中,可以推敲出敵人可能藏匿的位置,並觀察其不自然的顏色、輪廓、光影變化與可疑的運動;另外地面上受到撥動的泥土與植被、被踩踏折斷的樹枝與草皮,都有可能是對方留下的痕跡,即便距離可能很遠,盡可能仔細的觀察還是可以發現(我們在《野地偵察追蹤1》曾提及六大可疑跡象)。
回到案例情境,圖片中Special Tactics筆者以綠色,標記出兩處結合保護與隱蔽、可能躲人的地方 - 倒下的樹幹,這兩個位置可以躲藏不只一名伏擊者,而且在接敵後他們可以輕易地後撤,或進行中斷接觸(Breaking Contact)的小隊運動,尤其是左側的位置。
專業的伏擊者並不會從掩體的上方探頭進行攻擊,他們可能採低姿態自樹幹旁伏擊你,或利用周圍的樹木、矮灌木叢等地形,形成可以在之間移動的組合掩體,這也是為何你更該將注意力放在這兩根樹幹的周圍區域的原因。
另外,即便你沒有在敵人開火前發現對方,透過上述的技術也能快速標定敵人的位置 - 通常部隊遭遇伏擊需要一段時間來發現伏擊者,但預先了解他們可能躲藏的地點,將能加快索敵的過程以減少傷亡的可能。
移動計畫
擁有這些知識,你可以在移動前從敵方可能/正在進行攻擊的位置,選擇能提供保護的掩體 - 你可以改變你的移動路徑,奔向能保護自己且同時能進行反擊的位置。
當發現有多個不同掩體,可以提供不同方向的保護時,你可以透過標定敵方位置與預測對方可能的行動,來辨別何者適合;你腦袋轉得越快,戰場上的生存率就越高。
當你第一次練習從挑選位置到穿梭於掩體間,過程也許會讓你跟第一次練習武器操作或徒手搏擊一樣感到不知所措,但這訓練的目標是要讓你建立移動時挑選掩體的本能反應,例如當左側收到威脅時,透過反覆練習讓自己能直覺的去尋找相對的掩護,這有點與電競玩家或運動員會透過訓練去建立自己的「戰術意識(Game sense)」一樣。
編按:關於戰術意識(Game sense),整合我查詢的資料可以解釋為 - 透過分析對手狀態、對環境(地圖)的感知,去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並作出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