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巡邏基地(Patrol Base)是去年12月中開始規劃的主題,就像在上篇《組織偵察小隊 - 所需的角色與職掌》中提到,巡邏基地建立的學習,對後備自訓與民防避難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礙於本人學識不足,開始撰寫後才發現自己越挖越深...

本篇將以先前分享過、退役陸戰隊Brent0331頻道所分享的《INFANTRYMANS GUIDE》系列影片為骨幹,輔以美軍ROTC教範與其他資料搜集而成。

由於資料量有點大,我將分成上下兩篇進行分享。

<正文開始>

建立巡邏基地,為班排在特定區域的長時間巡邏,提供一個休息庇護、為下個階段任務進行計劃與整補的空間。


巡邏基地使用情境

日間巡邏時需要在有敵情的區域停下腳步,一個可以提供隊伍隱匿的基地是必須的;你可能在以下情境中使用巡邏基地,包含:

1. 任務需要對該區域進行長時間的偵查

2. 長距離移動後的休息與隊伍重組

3. 任務計畫更新與指令下達

4. 小組滲透重組時的集結點

5. 連續/多次任務的行動基地(如伏擊、偵查或巡邏)

Brent在提到,行動期間有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例如大量的敵方部隊進入巡邏隊與友軍的防線間,此時你可能需要就地(on-the-spot)建立巡邏基地。


巡邏基地選擇

任務企劃階段的基地選擇,仰賴空中偵察、地圖空拍以及成員們對目標區域的認識,選擇預計的巡邏基地位置、備用位置、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與集結點(rallying points)。

這些暫定的基地位置,會在隊長進行確認安全無虞才可使用;許多案例中,隊伍可能會被迫從預定位置後撤,例如一些地形在夜間進入時也許可以提供隱蔽,但日出後卻可能完全暴露行蹤,招致敵人的監視甚至攻擊。

因此,小隊領導者在企劃階段最好選定至少1~2個備用的基地位置。

註:在下面基地安全的部分,將提到選址應避開的地點。

巡邏基地一但暴露,巡邏隊需要以個人或人組的形式撤離目前位置,分頭前往約定好的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以避免敵人追蹤;在制定會合點後,需確認每個隊伍的成員都知道地點在哪,因為實際用到時可能不會有實際的命令。

如果有分隊在外巡邏未歸,則使用集結點(rallying points)進行集結,其位置可能是巡邏隊先前行經路徑上認為適合的位置;同樣地,約定集結點時須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地點在哪。

補充:以色列國防軍的教範中,巡邏基地建立並完成周遭偵察後,會制定兩個方向成180度、不同距離的撤離方案,分別為金色與黑色方案,並確認隊伍中每個成員都能清楚了解到,以利於在基地暴露迅速撤離。

接下來,將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個班的標準編制,來解析建立巡邏基地的流程



領導偵察(Leader’s Reconnaissance)

急迫的情況你可選擇讓巡邏隊直接進入選定的地點、擴展並開始組織隊員;但假設時間允許,較優的方式仍是在進入前先行對基地的預定地點進行偵查。

巡邏隊可利用離預定地點一段距離的主要地形,或距離200~400米(能見度佳)/100~200米(能見度不佳)的位置先進行暫時的安全停止,並進行360防禦,同時由組織偵查小組準備偵查預定地點。

偵查小組的組成,由巡邏隊長PL(通常為班長)為首,帶領導航人員、RTO、機槍手,依巡邏隊規模可能再帶上各伍伍長擔任警戒人員;副隊長ATL則與其他人留在原地警戒。

註:在偵察小組人員建制可參考:連結

領導偵查出發前,隊長「必須」向副隊長交接包含:同行人員清單與總人數、預計時間與時程、回程暗號、逾時未回的作為、偵查小組或本隊於過成中接敵狀況作為等資訊。

完成交接後小組以目標區方位角為出口出發,ATL於出口處清點小組人數,並調整留守隊員的360負責防區。

巡邏基地的佔領

巡邏隊長帶領偵察小組進入預定基地的目標區前,需先行進到外圍距離100米處做一個90度的拐角(Dog Leg),並在拐彎處設置觀察哨(OP)派員進行警戒,確保沒被跟蹤,隨後其餘組員則在PL帶領下進入目標區。


進入預定地點周圍100公尺處進行拐角,並設立OP

進入目標區後,巡邏隊長通常會在6點鐘位置規範一個出入口,讓所有人員由同一個出入口進出,易於進行敵我識別。

接著,RTO需檢查該位置是否有良好的訊號,並與上級進行聯繫,如果無法順利進行通聯,那可能代表這裡並不是個適合的位置。

聯繫同時,警戒人員依時鐘方位進行展開,繞行並檢視所負責的方向是否安全(如下圖),完成後向巡邏隊長回報,在並初步檢查後展開至負責方向設立「警戒點」,直到該位置被確認作為巡邏基地。(展開的方位與警戒點的數量依基地形式不同)

PL與RTO的外其他成員進行繞行偵查


基地位置確認後,偵察小組可透過訊息告知後方其餘成員開始進駐,或由巡邏隊長沿原路引導進駐;巡邏隊進駐時採單縱隊前進,經過OP拐角進入基地中心,並派一員在隊伍最後負責掩蓋行進痕跡。

9/25註:此段另一種作法為,小組抵達外圍後先進行SLLS,後自6點鐘位置進入後,全體依6>9>3>12>6的順序,檢查該區域四個主要方位;確認區域適合設置巡邏基地後,PL留下兩位人員(通常為機槍手+導航手)原地警戒,其餘人循出入口位置離開,並回到本隊將其餘人員帶往巡邏基地。

留下的兩人,由機槍手面對未知方向、另一員面對前來方向背對背警戒。


進入巡邏基地

PL回到本隊外圍,透過事先交接的暗號與本隊查核身份,ATL於小組進入360範圍時清點人數確保無人追蹤,後由依據伍次序前往巡邏基地。

當本隊抵達巡邏基地外圍時,同樣需要依靠暗號與警戒人員查核身份,後由警戒人員於巡邏基地6點鐘位置清點進入巡邏基地人數,並向PL回報。

進入巡邏基地後,每個伍將由其伍長將引導他們,自負責方向的左翼進入警戒。

Brent0331影片中這段範例中,巡邏基地是以圓形規劃,「警戒點」設置在基地的12、4、8點鐘方向,三個小分隊進入中心後,依序進入負責警戒點並朝右側進行展開至另一分隊的左翼。

進駐基地動線


ROTC教範的進駐方式

Yeti在查找資料時發現ROTC版本描述不太相同,也提出給大家參考。

ROTC的基地以倒三角型規劃,警戒點設置在10、2、6點鐘方向,隊伍進駐時由PL直接引導,讓第一個分隊經由6>2>10填滿10點鐘與2點鐘間的面;接著讓第二個分隊填滿6點鐘與2點鐘的面,之後讓第三個分隊填滿6點鐘與10點鐘的面。

倒三角的進駐方式

9/25註:如果巡邏隊僅有AB兩個伍,則由A對先行進入並朝12點鐘方向展開,B對進入後朝六點鐘方向展開。


回收觀察哨

當整個小隊進駐後,領導偵察階段所建立的觀察哨可在小隊進駐至少30分鐘後,在確認沒有敵人尾隨的狀況下回收至基地內;若因特殊狀況在偵察階段沒有設立觀察哨,PL應該在巡邏隊進駐後立即派遣兩員至出口外100米處進行警戒,於30分鐘後回收。


R&S偵察小組(Recon & Surveillance Team)

各分隊就位後,從三個分隊中各抽出2員作為臨時的R&S小組並直屬於PL,他們將對所屬分隊負責的方向再次偵察,檢查範圍內敵方的活動蹤跡、可疑的觀察或監聽哨、高風險區域或撤退路線等。

偵察範圍依據地形、能見度的不同,約為防線外推200~400公尺的扇形範圍,偵查方式由各分隊左翼出發向右翼順時鐘繞行,半圓形路線;在ROTC的教範中另外有提到箱形(Box)、T形與I形路線,使用方式由PL指示。

當R&S小組繞行結束回到防線後,直接與PL進行彙報發現,再由PL進行決策判斷;而PL也要利用這機會將如每日任務指示、無線電密碼與呼號等資訊,讓R&S小組的人員帶回各自的分隊。

R&S小組動線



巡邏基地的型態

常見的巡邏基地型態,有倒三角、圓/六角形與雪茄形三種,指揮中心(HQ)皆設立於中心位置。

如同前述由PL依據隊伍的大小與戰術優勢決定,只要掌握好巡邏基地設計的三個原則即可:

  1. 安全:能提供全方位的安全
  2. 溝通:能促進整體團隊的溝通
  3. 移動:能夠輕易的轉移 

基地內人員部署

在ROTC的教範中建議將各分隊能發揚最大火力的兵器,部署於分隊的左翼。而 Brent0331的建議則是,依照接敵的可能性排列優先順序,以排用 > 班用機槍或自動武器 > 榴彈/手榴彈進行配置,再以步槍穿插中間的空隙。

雖然巡邏基地的目的,是提供部隊為下個任務階段進行企劃與整補的地方,不過在美ROTC教範中也提到整補時武器保養的數量,同時間不得超過總量的1/3。


在下篇中將另外探討如何從選址開始,確保巡邏基地的安全性,以及基地如何維持隱匿的作息,並順利後撤。






其他人都在看...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最近複習指北針的使用法,行路者戶外的影片應該是我在YT上搜尋到講得最簡單清楚的影片了。 指北針依照軍聞社介紹,跟濕濕一樣有三種:基本、地政、透鏡 基本指北針:就是你可以在書局賣到那種,僅能判別方向無其他功能。 地政指北針:全透明,配有各式尺規、分度盤與方向線等,可滿足最多用途。 透鏡指北針:以透鏡觀察刻度,多用於軍用目標精確標定使用。 一般定向運動,建議購買地政以上的指北針形式。 除了辨別方向,地政指北針還可以協助進行地面導航與地位兩種用途 地面導航:藉由方向線引導,指引前往地圖上,或可目視標的的方向。 三角定位:藉由地圖上兩個明確地標,判斷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軍聞社影片中分成前方與後交會,我自己是看不太懂差別。 以上兩點建議可以直接看行路者戶外的影片跟著操作。

【通識】用iPhone內建「指南針app」做應急導航

  這篇是寫給手中完全沒有指北針工具的朋友,緊急時地面導航的參考;另外必須先告知的是,由於電子設備仍有可能出現一定誤差,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在避難包中裝入一只行政指北針等級以上的地面導航工具,把這方法作為備案。 行政指北針與地面導航的操作,請參考這篇: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也建議完全沒有操作經驗的朋友,先把上面這篇文與裡面的影片看完。 ----- iPhone內建的「指南針app」雖然以指南命名,但實際上仍為一個基礎功能的指北針,提供磁北北、高度、方位角,並透過GPS顯示座標與所在區域等資訊:另外羅盤中央的雙十字,也提供了基本水平儀的功能。 另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其實這套內建的app也提供了「定向」功能。 有完全看完上面那篇文章與影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定向運動其實是利用指北針紀錄目標方位角的移動方式;以下我將簡單分享這功能在「可視目標定向」與「地圖兩點定向」的操作方法。 可視目標定向 使用行政指北針時,我們只要將指示行進方向的箭頭,指向目視範圍內想要前往的地標,並轉動分度盤讓N的標示與磁針北方對齊,即可抓出直線方向與磁北的角度關係;iPhone指南針的做法其實非常類似,作法如下: 1. 開啟app後保持手機水平 2. 原地旋轉,將指向手機上方的粗白線指向要前往目的地 3. 點擊羅盤圓心一下 此時目的地的方位角會被記錄下來,羅盤上其他數字會反灰,此時如果轉動方向會發現,羅盤上會顯示你與設定方向的角度偏移量。 圖中可看出面向北方時與目的地(方位角53度)有一定程度的偏移(紅底) 地圖兩點定向 因為分度盤無法自行旋轉,且沒有子午線的設計,這部分手機操作會比指北針來的麻煩,但由於方形的外觀,只要確實將地圖歸北(或稱開圖、展圖),仍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歸北展圖: 1. 開起app,將手機放在地圖的西南角 2. 手機長邊貼齊或平行地圖上的經線 3. 水平轉動手機與地圖,讓指向手機上方的粗線與羅盤的北方切齊 4. 此時手機上會顯示「0度」,即完成歸北展圖動作(磁偏角校正請參考文後) 定向: 5. 將地圖與平放於地面或其他平面上 6. 地圖不動,轉動手機使長邊連接替圖上目前位置與目的地位置 7. 輕點羅盤圓心一下 此時如同前面可視目標定向一樣,即可記錄下目標方位角;之後每移動一段距離(一般為100~200公尺,或在城市中抵達鄰近地標)即可開啟app確認自己與目的地的相對位置。 地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上篇) - 在決定移動前該有的準備

趁著剛帶完黑熊學院 - 藍鵲行動的機會,把手上整理的教材與觀察到隊員的實況結合重新整理,來談談小市民在戰爭發生時該如何進行移動。 全文中我們將會提到: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多數的民防手冊都會建議當戰爭發生時,如果你的居住地並沒有立即性危險(如位於砲擊、轟炸等熱區),請盡可能留在家中進行避難,以避免因擁擠的逃難人潮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或是軍需補給線的阻塞。 不過,一但上述危險狀況即將發生,就會建議你進行移動後撤。 戰爭狀態下的移動並非漫無目的的逃難,而是當你居住地無法提供足夠安全保護時,前往下個避難所的決策。 也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先利用公開資訊,規劃自己家庭戰時的後撤資訊,選擇單次行動在72小時內可抵達的私人避難所,或縣市政府設置的「室內避難收容所」,並熟悉前往各避難所的路線。 關於「避難收容所」相關資訊,可直接以關鍵字Google各縣市政府防災頁面 另外提醒,假設你的住家已經處於交戰區域,請盡可能進入家中或鄰近建築地下室就近避難,以避免長時間移動誤闖火線。 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資訊(讀取會有點慢) https://adr.npa.gov.tw/indexgo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待援333原則」是你開始準備前的先備知識。在山難過程中,失溫超過3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3週,都會使遇難人員生還機率大幅下降,而當中72小時飲水是最大機率發生的狀況。 也因此一般移動所需的裝備,會建議設定為離家72小時內需使用的必需物品,且重量控制在個人體重的1/4上下。 建議必備的項目可以包含: 個人衣物、雨具 個人所有衣著應避免高彩度過於顯眼的顏色,或是迷彩或過度戰術的穿著,避免友軍、敵軍難以辨識敵我。穿著部分我們分為夏季與冬季進行分析。 a. 夏季: 建議穿著透氣排汗、快乾的衣物,避免夜晚失溫也可保持移動機動性。 b. 冬季: 建議可使用洋蔥式穿法,分內、中、外三層好調節體溫 - ☑內層為乾燥層,以吸濕排汗、快乾的貼身衣物為主 ☑中層為保暖層,像是刷毛背心、薄羽絨衣或化纖外套 ☑外曾為保護層,像是防水、潑水的外套,軟殼衣等 c. 帽子與襪子: 帽子除了幫你遮陽避雨,也可幫你減少頭頂水分散失(頭皮水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下篇 - 基地安全、維持與撤離

本篇接續上篇 《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與大家分享在進駐前後如何維持基地的隱密與安全性,並在完成任務後安全撤離。 巡邏基地安全 在非必要的狀況下,一個巡邏基地建立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且並不會在任務當中重複使用同一個位置,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應避開的地形 綜合ROTC的教範與影片的建議,巡邏基地選址有幾個「不應靠近」的地形地貌 明顯、可疑的敵方陣地 明顯有戰術優勢的地方 小徑、道路、可快速移動的主幹道 建築區域、居民地 山脊、稜線、明確的自然分界 山谷、湖泊、水源附近 樹木或植被稀鬆的地方 自然線 自然線(Natural Line of Drift) 直白說就是「切西瓜的路徑」,這是在過去追蹤相關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的概念。 一般狀況下人類行進中會選擇對自己最省力的路線 - 例如在小徑的十字路口要轉彎時,我們常常會選擇跨出路面切至垂直的移動路徑,而不是走到直角的拐點在轉彎。 另外一種自然線的案例,就是自開闊地走上道路時,我們的路徑會開始沿著與道路平行的方向逐步接近道路,而非筆直走上道路後90度拐彎。Natural Line of Drift 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通識】野地「反」追蹤技巧 【通識】野地偵查追蹤5 - 住民地的追蹤 較安全的地形 在Brent0331的影片中,他建議巡邏基地較安全的選址,可以選擇設立在山區地勢陡峭的位置,或是步行較難以順利抵達的區域。 如果身處位置較開闊域,也要盡可能選擇植被茂密、矮灌木緊密生長的區域;假設有明確的威脅來源,在巡邏基地位好同時選擇設在有頂蓋的密林中,以避免被來自地面、空中的光學偵照手段發現,例如這次烏俄戰爭中,烏軍教範就曾指出頂蓋對於防禦FPV偵查的重要性。 【戰術】烏克蘭TDF的陣地結構教範 早期預警 除了選擇安全位置外,Brent0331更提到應於巡邏基地周遭敵人可能行經的路線,設立監聽哨或觀察哨(LP/OP),並建立各個哨點的無線電網路,提供巡邏基地早期預警;在設立巡邏基地時,確保一條通往備用基地的道路,在目前基地有被發現或遭破壞的可能時迅速撤離。 另外,每個觀察哨應派遣足夠的人力,以及相應的物資設備,使他們能在觀察哨內輪替工作,以避免他們在哨點與基地間頻繁往來;觀察哨內人員在每日黎明、黃昏兩個時段保持100%的警戒,因為這時敵人最容易發起進攻的時段。 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