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戰術】組織偵察小隊 - 所需的角色與職掌


巡邏基地(Patrol Base)在軍事上提供了班排作戰時一個安全庇護、組織規劃與行動準備的場所,而對於民用領域,則可以提供在進入避難處所前一個臨時休整地點。

不過隨著Yeti對該議題的深入也逐漸意識到,在探討巡邏基地如何被建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一支小股偵察的成員、專長組成,才能在後續建立基地前必須的偵察任務中,了解成員所扮演的角色。

在網路搜尋中,我找到了這篇關於偵察、巡邏的BLOG,筆者Justin來透過於陸戰隊突擊兵團(Marine Raider Regiment)的經驗,分享一支偵察隊的組成。

以下文字內容摘錄自:《Recce Patrolling I: The Recce Team》


What is recce? - 什麼是偵察?

相信大家都暸解“recce”一詞在軍事上有「偵察(reconnaissance)」的意思。

Justin的解釋道:偵察的目的就是盡可能透過觀測,獲取敵方的訊息;因此一次成功的偵察必須保持隱密、不被發現、安全撤出的特性,而非透過突擊、伏擊這種接敵運動(movement to contact)進行 - 這些對於偵察是非常不得已且糟糕的狀況。

在陸戰隊中recce被用來說明偵察行動,而大寫R開頭如"Recon",則代表陸戰隊的偵察單位。

另外在Justin服役時期,陸戰隊會以"Greenside"與"Blackside",區分「偵察行動」與「直接行動(Direct action)」。


偵察小隊的角色

一支偵察小隊通常由4-6人組成,接下來的文字中Justin將會從最完美狀態下的隊伍組成、成員年資專長、以及他們在民事領域可能的角色開始介紹,接著再探討缺員狀態下如何重新組織,或是民事狀態下可能的調整。


隊長(Team Leader, TL)

偵察小隊的隊長應由最資深的成員擔任。這裏指的並非是服役年資,而是「偵察經驗」最豐富的那一位,因此在陸戰隊中,由上士、中士軍階負責指揮偵察隊是很常見的現象。

不過,民事狀態中你可能很難碰到擁有豐富偵察經驗的夥伴,因此偵察小隊的隊長建議由軍事知識最豐富的夥伴擔任 - 如果有豐富的「持械作戰」能力的夥伴更好。


副隊長(Assistant Team Leader, ATL)

偵察小隊的二把手、經驗第二豐富的成員,同時也是處理「人」的角色。Justin打趣地說道,ATL並非是那種溫暖、逗趣的「人際高手」,他反而必須嚴謹地確認所有人知道自己做對的事情、在對的位置上、擁有對的工具裝備,他必須負責偵察前的隊員總檢。

有時ATL甚至是隊伍中最嚴肅的那一位。  

在軍事領域,ATL會在你搞砸自己的工作時「約談」你;不過如果在民事領域擔任ATL,麻煩請不要這麼做,你只會搞壞夥伴間的關係。

ATL在偵察隊伍中負責殿後的角色,他必須向前看確保人員的狀況,並向後掩蓋隊伍行進的痕跡;在定點狀態下,ATL需要負責確保現場不會留下任何停留的痕跡;必要時,ATL也會擔任助理通訊員負擔部分無線電通訊的工作 - ATL可說是全隊中最勤奮的角色。


通訊員(Radio-Telephone Operator, RTO)

負責攜帶小隊的無線電通訊設備,也是對於無線電理論最熟悉的角色。本文作者Justin服役期間負責擔任RTO,在軍隊中RTO不僅負責通訊,也要有能力利用手邊的材料製作應急天線(field-expedient antennas, FEA)、舖設有線通訊...等等。

當伊拉克戰爭開打時,Justin與他的隊員們都接收了衛星通訊設備,HF短波無線電則轉為預備。然而,民用的領域應用衛星通訊的機會較低,使用無線電通訊的機會就會上升;此時,負責無線電的夥伴除了擁有無線電證照外,所使用設備的功效、便攜性,以及是否有能力維修、急造天線都是評估的項目。


尖兵(Point Man, PT)

隊伍第一員,負責前方警戒與路線的引導。PT是需要高度專注的角色,他必須引導隊伍通過險峻的地形,並察覺、繞行可能出現的雷區、陷阱;PT迷途可能導致任務的失敗或與敵人的接觸 - 他很有可能是隊伍最先接戰的那位。

PT背負應該是全隊伍最輕的,他可以分擔隊伍一些如相機、鏡頭、腳架,或是闊劍雷與部分彈藥,「像15顆無線電備用電池就不該是PT的責任」Justin舉例。

在隊伍中與PT最密且的莫過於TL,後者負責導航、前者負責引路,整個偵察小隊的動向,通常由這兩人決定。


助理通訊員(Assistant RTO, ARTO)

可以當作見習RTO的角色,在團隊中通常由RTO帶著ARTO進行通訊相關作業。ARTO負責背負偵察小隊備用的無線電器材,以及一套他自己的通訊設備 - 他通常作為RTO發生狀況時的後備人選。

ARTO角色的存在,也讓偵察小隊可以在某些需求情況下,再細分為兩個小股單位,通常分為 PT/TL/RTO與 ATL/ARTO/SC兩個分組。

除了通訊,ARTO也負責小隊的側面警戒。


偵察兵(Scout, SC)

由團隊最資淺的夥伴擔任。由於在6人小隊中僅有此角色沒有特別工作,SC在陸戰隊中也有懶人(Slack Man)的稱號;不過其實這角色並不懶,因為他要負責全隊裝備的背負,是負擔最重的那位。

另外SC同時也負責班火力支援,所以通常會由他攜帶MK46或MK48。


成員的行進順序

在教範中,偵察小隊的行進順序通常如下 :

⬆行進方向⬆

PT

TL

RTO

ARTO/SC

SC/ARTO

ATL

但實際上的進行順序還是仰賴TL的決策 - TL可能依據行經的地形、風險判斷更換成員的行進順序,不過在一般狀態下通常僅有ARTO與SC的順序會進行輪換,其他人員位置大致不變。

Justin指出,以他的經驗較推薦讓RTO與ARTO走在一起,這樣在進入安全位置時,ARTO可以更快的協助RTO完成手邊工作;但相對的在高風險區域中,你的兩位通訊員有可能被敵人一挺機槍一次端掉,這是TL需要進行判斷的地方。


未滿員的狀況...小隊該如何調整?

上面描述的小隊組成是6人狀態下的最完美架構,不過Justin提到在未滿員的狀態下工作在軍中並不是罕見的事情。

小隊人數少有它的好處 - 越小的團隊擁有越高的隱匿性與機動性,它們可以利用較小型的載具、巡邏基地在外執行任務,並以較少的足跡快進快出進行撤離。

人數少也有不少的缺點 - 每有一把槍退出戰鬥,小隊的火力就會被嚴重削弱,四人小隊一人受傷,你就等於只剩一把槍可以戰鬥(兩人攙扶一名傷員);小隊人數少,每個人將負擔更多的工作,這將導致休息時間大量地減少。

編按:所以TL對於METT-TC的判斷真的很重要...


隊伍成員角色的重新分配

如果詳讀上面角色介紹,很顯然SC與ARTO是優先會被刪去的角色,接下來Justin會依序刪除他們,並給予重新分配工作的建議。

刪去SC:原本由SC所協助背負的小隊用品,平均由小隊的個成員自行負擔,而班火力支援的工作,將由ARTO進行接替。

刪去ARTO:有些隊伍的狀況可能本身就沒有ARTO,也有可能原RTO受傷讓ATRO進行遞補。同樣地,刪去ARTO後的裝備也由小隊成員均分,而班火力支援的工作,則會落到ATL身上。

作者強調,你絕對不會願意在沒有班火力支援的狀況下執行任何任務。


小隊的額外成員

在偵察小隊的基本角色外,有時會有一些不同專業的角色加入,例如文中提到的醫療人員、TACP、JTAC或是EW、SIGINT...等。但原則是,他們除了自身的專業外,若上述基本角色有缺時,他們也需要同時分擔這些角色的工作。

Justin提到,這些「暴徒」的加入可以強化偵察小隊的能力,但身為TL人需要確保小隊是一支機動、隱匿性高的隊伍,因為任務的目標是偵察,而不是要去接敵。

----

在本文的後半部,Justin分享了一些他對於街坊組成偵察小隊的看法,主要描述美國無線電管櫟規範導致的軍、民兩個領域上的差異,不過這部分與台灣的情境略有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考。

當然,如果有什麼你認為重要但我沒有看到的內容,也歡迎分享。

其他人都在看...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巡邏基地(Patrol Base)是去年12月中開始規劃的主題,就像在上篇 《組織偵察小隊 - 所需的角色與職掌》 中提到,巡邏基地建立的學習,對後備自訓與民防避難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礙於本人學識不足,開始撰寫後才發現自己越挖越深... 本篇將以先前分享過、退役陸戰隊Brent0331頻道所分享的《INFANTRYMANS GUIDE》系列影片為骨幹,輔以美軍ROTC教範與其他資料搜集而成。 由於資料量有點大,我將分成上下兩篇進行分享。 <正文開始> 建立巡邏基地,為班排在特定區域的長時間巡邏,提供一個休息庇護、為下個階段任務進行計劃與整補的空間。 巡邏基地使用情境 日間巡邏時需要在有敵情的區域停下腳步,一個可以提供隊伍隱匿的基地是必須的;你可能在以下情境中使用巡邏基地,包含: 1. 任務需要對該區域進行長時間的偵查 2. 長距離移動後的休息與隊伍重組 3. 任務計畫更新與指令下達 4. 小組滲透重組時的集結點 5. 連續/多次任務的行動基地(如伏擊、偵查或巡邏) Brent在提到,行動期間有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例如大量的敵方部隊進入巡邏隊與友軍的防線間,此時你可能需要就地(on-the-spot)建立巡邏基地。 巡邏基地選擇 任務企劃階段的基地選擇,仰賴空中偵察、地圖空拍以及成員們對目標區域的認識,選擇預計的巡邏基地位置、備用位置、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與集結點(rallying points)。 這些暫定的基地位置,會在隊長進行確認安全無虞才可使用;許多案例中,隊伍可能會被迫從預定位置後撤,例如一些地形在夜間進入時也許可以提供隱蔽,但日出後卻可能完全暴露行蹤,招致敵人的監視甚至攻擊。 因此,小隊領導者在企劃階段最好選定至少1~2個備用的基地位置。 註:在下面基地安全的部分,將提到選址應避開的地點。 巡邏基地一但暴露,巡邏隊需要以個人或人組的形式撤離目前位置,分頭前往約定好的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以避免敵人追蹤;在制定會合點後,需確認每個隊伍的成員都知道地點在哪,因為實際用到時可能不會有實際的命令。 如果有分隊在外巡邏未歸,則使用集結點(rallying points)進行集結,其位置可能是巡邏隊先前行經路徑上認為適合的位置;同樣地,約定集結點時須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地點在哪。 補充:以色列國防軍的教範中,巡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最近複習指北針的使用法,行路者戶外的影片應該是我在YT上搜尋到講得最簡單清楚的影片了。 指北針依照軍聞社介紹,跟濕濕一樣有三種:基本、地政、透鏡 基本指北針:就是你可以在書局賣到那種,僅能判別方向無其他功能。 地政指北針:全透明,配有各式尺規、分度盤與方向線等,可滿足最多用途。 透鏡指北針:以透鏡觀察刻度,多用於軍用目標精確標定使用。 一般定向運動,建議購買地政以上的指北針形式。 除了辨別方向,地政指北針還可以協助進行地面導航與地位兩種用途 地面導航:藉由方向線引導,指引前往地圖上,或可目視標的的方向。 三角定位:藉由地圖上兩個明確地標,判斷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軍聞社影片中分成前方與後交會,我自己是看不太懂差別。 以上兩點建議可以直接看行路者戶外的影片跟著操作。

【通識】用iPhone內建「指南針app」做應急導航

  這篇是寫給手中完全沒有指北針工具的朋友,緊急時地面導航的參考;另外必須先告知的是,由於電子設備仍有可能出現一定誤差,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在避難包中裝入一只行政指北針等級以上的地面導航工具,把這方法作為備案。 行政指北針與地面導航的操作,請參考這篇: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也建議完全沒有操作經驗的朋友,先把上面這篇文與裡面的影片看完。 ----- iPhone內建的「指南針app」雖然以指南命名,但實際上仍為一個基礎功能的指北針,提供磁北北、高度、方位角,並透過GPS顯示座標與所在區域等資訊:另外羅盤中央的雙十字,也提供了基本水平儀的功能。 另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其實這套內建的app也提供了「定向」功能。 有完全看完上面那篇文章與影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定向運動其實是利用指北針紀錄目標方位角的移動方式;以下我將簡單分享這功能在「可視目標定向」與「地圖兩點定向」的操作方法。 可視目標定向 使用行政指北針時,我們只要將指示行進方向的箭頭,指向目視範圍內想要前往的地標,並轉動分度盤讓N的標示與磁針北方對齊,即可抓出直線方向與磁北的角度關係;iPhone指南針的做法其實非常類似,作法如下: 1. 開啟app後保持手機水平 2. 原地旋轉,將指向手機上方的粗白線指向要前往目的地 3. 點擊羅盤圓心一下 此時目的地的方位角會被記錄下來,羅盤上其他數字會反灰,此時如果轉動方向會發現,羅盤上會顯示你與設定方向的角度偏移量。 圖中可看出面向北方時與目的地(方位角53度)有一定程度的偏移(紅底) 地圖兩點定向 因為分度盤無法自行旋轉,且沒有子午線的設計,這部分手機操作會比指北針來的麻煩,但由於方形的外觀,只要確實將地圖歸北(或稱開圖、展圖),仍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歸北展圖: 1. 開起app,將手機放在地圖的西南角 2. 手機長邊貼齊或平行地圖上的經線 3. 水平轉動手機與地圖,讓指向手機上方的粗線與羅盤的北方切齊 4. 此時手機上會顯示「0度」,即完成歸北展圖動作(磁偏角校正請參考文後) 定向: 5. 將地圖與平放於地面或其他平面上 6. 地圖不動,轉動手機使長邊連接替圖上目前位置與目的地位置 7. 輕點羅盤圓心一下 此時如同前面可視目標定向一樣,即可記錄下目標方位角;之後每移動一段距離(一般為100~200公尺,或在城市中抵達鄰近地標)即可開啟app確認自己與目的地的相對位置。 地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上篇) - 在決定移動前該有的準備

趁著剛帶完黑熊學院 - 藍鵲行動的機會,把手上整理的教材與觀察到隊員的實況結合重新整理,來談談小市民在戰爭發生時該如何進行移動。 全文中我們將會提到: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多數的民防手冊都會建議當戰爭發生時,如果你的居住地並沒有立即性危險(如位於砲擊、轟炸等熱區),請盡可能留在家中進行避難,以避免因擁擠的逃難人潮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或是軍需補給線的阻塞。 不過,一但上述危險狀況即將發生,就會建議你進行移動後撤。 戰爭狀態下的移動並非漫無目的的逃難,而是當你居住地無法提供足夠安全保護時,前往下個避難所的決策。 也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先利用公開資訊,規劃自己家庭戰時的後撤資訊,選擇單次行動在72小時內可抵達的私人避難所,或縣市政府設置的「室內避難收容所」,並熟悉前往各避難所的路線。 關於「避難收容所」相關資訊,可直接以關鍵字Google各縣市政府防災頁面 另外提醒,假設你的住家已經處於交戰區域,請盡可能進入家中或鄰近建築地下室就近避難,以避免長時間移動誤闖火線。 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資訊(讀取會有點慢) https://adr.npa.gov.tw/indexgo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待援333原則」是你開始準備前的先備知識。在山難過程中,失溫超過3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3週,都會使遇難人員生還機率大幅下降,而當中72小時飲水是最大機率發生的狀況。 也因此一般移動所需的裝備,會建議設定為離家72小時內需使用的必需物品,且重量控制在個人體重的1/4上下。 建議必備的項目可以包含: 個人衣物、雨具 個人所有衣著應避免高彩度過於顯眼的顏色,或是迷彩或過度戰術的穿著,避免友軍、敵軍難以辨識敵我。穿著部分我們分為夏季與冬季進行分析。 a. 夏季: 建議穿著透氣排汗、快乾的衣物,避免夜晚失溫也可保持移動機動性。 b. 冬季: 建議可使用洋蔥式穿法,分內、中、外三層好調節體溫 - ☑內層為乾燥層,以吸濕排汗、快乾的貼身衣物為主 ☑中層為保暖層,像是刷毛背心、薄羽絨衣或化纖外套 ☑外曾為保護層,像是防水、潑水的外套,軟殼衣等 c. 帽子與襪子: 帽子除了幫你遮陽避雨,也可幫你減少頭頂水分散失(頭皮水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下篇 - 基地安全、維持與撤離

本篇接續上篇 《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與大家分享在進駐前後如何維持基地的隱密與安全性,並在完成任務後安全撤離。 巡邏基地安全 在非必要的狀況下,一個巡邏基地建立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且並不會在任務當中重複使用同一個位置,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應避開的地形 綜合ROTC的教範與影片的建議,巡邏基地選址有幾個「不應靠近」的地形地貌 明顯、可疑的敵方陣地 明顯有戰術優勢的地方 小徑、道路、可快速移動的主幹道 建築區域、居民地 山脊、稜線、明確的自然分界 山谷、湖泊、水源附近 樹木或植被稀鬆的地方 自然線 自然線(Natural Line of Drift) 直白說就是「切西瓜的路徑」,這是在過去追蹤相關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的概念。 一般狀況下人類行進中會選擇對自己最省力的路線 - 例如在小徑的十字路口要轉彎時,我們常常會選擇跨出路面切至垂直的移動路徑,而不是走到直角的拐點在轉彎。 另外一種自然線的案例,就是自開闊地走上道路時,我們的路徑會開始沿著與道路平行的方向逐步接近道路,而非筆直走上道路後90度拐彎。Natural Line of Drift 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通識】野地「反」追蹤技巧 【通識】野地偵查追蹤5 - 住民地的追蹤 較安全的地形 在Brent0331的影片中,他建議巡邏基地較安全的選址,可以選擇設立在山區地勢陡峭的位置,或是步行較難以順利抵達的區域。 如果身處位置較開闊域,也要盡可能選擇植被茂密、矮灌木緊密生長的區域;假設有明確的威脅來源,在巡邏基地位好同時選擇設在有頂蓋的密林中,以避免被來自地面、空中的光學偵照手段發現,例如這次烏俄戰爭中,烏軍教範就曾指出頂蓋對於防禦FPV偵查的重要性。 【戰術】烏克蘭TDF的陣地結構教範 早期預警 除了選擇安全位置外,Brent0331更提到應於巡邏基地周遭敵人可能行經的路線,設立監聽哨或觀察哨(LP/OP),並建立各個哨點的無線電網路,提供巡邏基地早期預警;在設立巡邏基地時,確保一條通往備用基地的道路,在目前基地有被發現或遭破壞的可能時迅速撤離。 另外,每個觀察哨應派遣足夠的人力,以及相應的物資設備,使他們能在觀察哨內輪替工作,以避免他們在哨點與基地間頻繁往來;觀察哨內人員在每日黎明、黃昏兩個時段保持100%的警戒,因為這時敵人最容易發起進攻的時段。 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