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曾透過國外相關機構的教學影片,陸陸續續分享過各種不同部位、不同形式的止血技術,而這次我們一樣透過PrepMedic頻道主Sam的介紹,了解如何操作「商品化止血帶(Commercial Tourniquet)」以及「填塞止血」。
或許是因為大出血控制技術總與民防訓練做連結,常會造成大家有戰傷情境下才用得到的印象。
不過事實上,Sam提到止血技術並非是一種戰術技能,在暴力攻擊外無倫是自然災害造成的大規模傷害、生活中的車禍、刀傷、玻璃割傷、電鋸鋸傷或是動物襲擊撕咬,也都可能造成大出血的情境。
Sam分享:一般討論大出血的情境主要焦點在大動脈出血,此時血液會隨心臟跳動有節奏地自傷口噴出,浸濕傷者外衣或會流至傷者下方地面,我們只有極短的時間(例如頸動脈僅有3~4分鐘)進行自救或救援他人,也因此止血教育的普及,應該是在CPR之外的一大重點。
溫馨提醒:
1. 為避免大家過度將止血帶與戰術情境連結,片中Sam一律以「商品化止血帶(Commercial Tourniquet)」稱呼,並使用「非戰術情境」中易於辨識的亮橘色C-A-T止血帶。
2. 影片內容僅供知識拓展,看過不代表會操作,建議大家仍須需至合格的培訓單位接受相關止血訓練。
商品化止血帶(Commercial Tourniquet)
顧名思義就是商品化的止血帶,專門設計用於控制人體四肢大出血,這類止血帶上方會有一個旋壓撥桿,提供 20:1 機械效益的加壓力道,以閉鎖傷肢動脈避免其繼續將血液輸送至肢體末端。
如同前面所述,大出血的發生並不限定於戰術情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讓急救人員容易辨識大出血的位置,Sam會建議使用亮橘色的止血帶款式。
過去有些人會認為使用止血帶會讓傷者失去他的傷肢,這是錯誤的觀念。有記錄顯示人在使用止血帶後送到院等待血管手術超過四小時,他仍能健康地保有其傷肢(事實上有更久的紀錄),因此每15分鐘要放鬆一次止血帶是過時且沒必要個觀念,一但綁上去獲得救治前就不該拿下。
綁扎位置
為出血傷口往近心端3~4英吋的位置(約為8~10公分, 約四~五指寬),假設無法立即辨識出血點,請盡可能將止血帶套到傷肢根部,也就是許多教學常說的「越高越好」。
止血帶操作
套進綁扎位置後將穿過日字環的止血帶拉緊。注意:Sam提到這動作非常的重要,請務必確認止血帶已拉至最緊,因為這會影響到後面旋壓的效率。
之後開始旋壓撥桿讓絞盤收縮,大約1~2次或轉至血液不再流出,然後將撥桿收入卡榫中。這過程會非常的痛,但請明確告訴傷者「Hey~朋友,我知道這很痛,但它能幫助你度過難關」,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心理支持。
最後,將多餘的止血帶尾段一起收入卡榫並黏住撥桿,接著黏起時間戳記並寫上時間。這裡Sam提到,對於一線反應員假使身邊沒有攜帶書寫工具,請不要緊張,到院後醫師仍能透過傷情推斷傷者使用了多久。
止血帶選用
影片中示範的C-A-T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款式,但我們仍能看到其他許多種不同的品牌形式;Sam提到選用時請確保你購買的止血帶,是美國CoTCCC委員會所推薦的品項,這些品項已廣泛運用在各軍、警、救護一線單位,並經證實能接受實際狀況的考驗,清單如下:
- Combat Application Tourniquet (C-A-T) - Gen7 & Gen6
- Ratcheting Medical Tourniquet-Tactical (RMT-T)
- SAM Extremity Tourniquet (SAM-XT)
- SOF Tactical Tourniquet - Wide (SOFTT-W)
- Tactical Mechanical Tourniquet (TMT)
- TX2” Tourniquet (TX2) 與 TX3” Tourniquet (TX3)
急造止血帶可行否?
Sam表示他滿不建議在沒受過任何訓練的狀況下進行,因為有研究顯示急造止血帶有超過85%的失敗率,這也是為何止血教育會指導在沒有止血帶的狀況下以直接加壓的方式進行止血。
編按:由於我們並不推薦使用急造止血帶,故先不納入這段Sam建議之作法,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參閱影片。
填塞止血與包紮
頸部、肩部、腋下與腹股連接處是無法使用常見肢體止血帶止血的位置,一但發生大出血則需要利用其他的工具進行填塞止血。
編按:根據詠韌提供資料,腹股連接處有專用交界處止血帶(Junctional Tourniqet)。
止血材料
這些部位的大出血,最多機構推薦優先使用含有凝血成分的紗布進行填塞,例如有高嶺土或幾丁聚醣的產品,可以在填塞的同時幫助傷口血液凝結達到止血的效果;不過這類產品的取得成本也相對較高(台灣也相對難取得),且僅有五年的保存期限,對一般大眾也許較不經濟。
Sam其實在之前我們整理的那篇《IFAK DIY - 小資族哪樣醫材該先買?》影片中就曾提及,在無法取得凝血紗布的狀況下,使用一般的紗布卷(S-Roll)也能達到止血的目的,雖然凝血材可以幫助傷口快速止血,但Sam也提到因為兩者織品材質密度相近,並沒有研究證明一般紗布卷在止血效果上與凝血紗布有很大的差異,也因此他的醫療包中兩者都會準備。
假如你所處的情境以上兩者都無法取得,那麼Sam建議你可以使用T恤進行填塞,因為它也是種質地非常緊密的織品,且能有效的塞入傷口中,幾乎與一般紗布卷擁有一樣的效果(因為止血的機制為延緩血液流速幫助患部凝血)。
填塞操作
若只是直接對造成大出血的傷口進行表面加壓,那麼手底下的傷口仍然存在繼續流血空間,因此必須以織品進行填塞、貼近壓迫傷口內的動脈來達到止血的目的。
開始操作時你會看到傷口上已經積滿鮮血,可以大略擦拭鮮血讓自己可以看清傷口狀況,但「應避免」清除已經凝結於傷口內的血塊,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Sam在填塞前先將紗布的末端,揉成一個稱之為"Monkey Ball"的小球,他解釋此時並非不分青紅皂白地往傷口內塞,而是應該找出動脈的位置,用小球塞住動脈的出血點。
編按:這部分我們看過好幾種做法,Monkey Ball是一種,但有些急救人員則會以劍指纏繞紗布的方式,塞入動脈出血點;另外補充,這裡應往近心端進行加壓施力。
壓住動脈出血點後換一隻手指伸入加壓,之後開始以一手塞入紗布、一手持續對動脈加壓的分工進行填塞止血,然後盡可能的塞入最多紗布並對動脈加壓。
Sam這邊分享一個小技巧,如果使用具有止血成分的Quick Clot紗布塞到一半仍看到有血流出,他會先將所有的紗布取出並快速地用紗布的另一端再次塞入,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止血成分接觸到傷口動脈,幫助凝血。
當傷口塞滿紗布Sam不會立刻放開,而是持續對傷口加壓,甚至直到醫療支援抵達、移交給救護人員按壓為止;不過當處於某些非允許環境下(例如隨機槍手、交通工具)可能無法長時間加壓時,至少應在按壓五分鐘以上的時間後,以壓力繃帶進行加壓固定(但要知道這類工具所提供的壓力並不會等於你的直接加壓)。
槍傷填塞
這裡分享了一個有趣的重點:Sam提到有些人會說,人體被槍貫穿時身體會出現正面與背面兩個孔,把紗布塞入會穿過去,有像點像用牙線剃牙那樣,他說這其實並不是太真實的情況;多數情況子彈穿過人體不會是直線穿越,而是在經由難以預期的路徑在不同位置穿出;再者,填塞止血並非純粹將紗布塞入傷口,你應該將紗布壓在出血的動脈上。
通常槍傷的傷口很小,因此在手指伸入傷口感覺到出血點的位置後即可開始填塞,這通常不為耗費太多的紗布,塞滿持續加壓即可。
編按:所以說止血帶很重要,直接控制傷肢動脈血流即可。
衛生棉條可以止血嗎?
時至今日我們都還可以看到衛生棉條止血的文字,出現在國內外的某些手冊裡,這是個相當錯誤的觀念。
影片中Sam直接拆了一包棉條,並拆開上頭棉棒的部分,會發現棉棒本身的紡織密度與紗布卷的紡織密度根本天差地遠,且遠遠不及提供止血壓力所需的紗布塞入量。
所以,當無法取得止血帶或紗布時,Sam建議寧願使用T恤進行填塞,也千萬不要使用衛生棉條(當然如果你想用來治療流鼻血,也許可以)。
非四肢、肢體交接處出血
Sam提到上述的止血方式,仍有很多身體部位並不適用,例如胸、服或是頭部。
胸、腹:這部分的處置需要接受許多的專業訓練,對於一線反應人員他不建議擅自處置該部位的出血;對於胸部的開放性傷去,他認為即便我們能以減壓胸封進行初步的處置,但傷者終究是需要盡快進入手術室進行處理。
頭部:這部分傷口請不要進行填塞止血,避免傷害傷患的腦組織;Sam建議最好的做法是直接以紗布從外側依著顱骨,對傷口進行加壓止血。
關於手部衛生
最後,Sam提到止血的過程勢必會接觸傷者的血液,因此不得不提及血液感染的議題。從專業人員的角度,由於必須大量、長時間接觸出血傷患,他們在操作時必須戴上手套來減低血液感染的風險。
但對於一般大眾、一線反應者,如果在緊急情況下沒有隨身攜帶乳膠手套,雙手皮膚仍可以阻擋一定的血液感染源,只要沒有明顯的外傷,仍可以謹慎地進行處置;不過他依然建議,如果可以還是要戴上手套處置以策安全安全。
此外,有些人會擔心手上細菌感染傷者的問題,Sam解釋道由於在傷者在進入醫院後都會施予抗生素治療,且即便專業急救人員有戴手套,多數手套也非經無菌處理,因此只要有做好基本的手部清潔,仍可以進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