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烏克蘭英美志願軍的戰場啟示 - 從無人機、壕溝戰到砲擊應對重點整理


知名戰術YT頻道Garand Thumb於2/19發佈了這部《烏克蘭老兵對無人機、壕溝戰等經驗分享 Combat Vets from Ukraine Explain Drone Warfare, Trench Warfare and More》的影片,邀請兩位曾加入國際志願軍的美籍Team Leader與英籍狙擊手,分享他們在俄烏戰場上所遭遇的一些戰況與應對方式。

整部片長1小時19分,以下是本站對於各章節一些重點整理提供大家參考,由於有些內容包含許多情境成分,還是會建議大家若有時間可以透過翻譯字幕進行觀看。


〖裝備裝備設定〗

該部分很明顯從武器彈藥、通訊設備到導航文具,兩位志願軍皆依照他們的任務職掌進行裝備配置,當中我注意到幾個亮點,例如:

  • 大傷處置:每人至少攜帶了四個以上的止血帶用於四肢,在背心(Line2)與腰帶(Line1)上各準備了一組IFAK;此外使用了可自兩側抽取的卷形IFAK,也方便人員進出車輛載具。

  • 傷員搬運工具:除了背心上安裝備救援的DARC Strap外,腰帶也安裝了直升機用的安全確保繩,用於拖行傷員使用。

  • 保暖與防潮裝備:背心後下方收納有防潮墊,類似烏軍士兵綁在屁股上的墊子,雨季台灣應該也適用。

  • 戰場通訊系統:美籍TL配備軍團/分隊兩組無線電與雙通設備,胸前裝有手機架、使用ATAK與烏軍自有的戰場圖資系統,通常通訊管道具備一定的安全性的情況下使用Wifi進行訊息傳輸。

  • 膠帶偽裝:烏克蘭冬季下雪時他們會用白色膠帶纏繞偽裝,遮蓋身上裝備較顯眼的顏色,當天氣轉換時也可快速拆除。

  • 文具與雜物:TL除了攜帶一定量的文具外,還有好幾條鏡頭擦拭布,以在烏克蘭多雨的天氣(台灣也多雨)中擦拭光學設備。另外,他也提到這類小東西最好都有兩份以上。


〖無人機應對〗

烏克蘭戰壕最重要的設計,是一種長寬約6*6、可容納三人的加固掩體結構,擁有強化的頂蓋可防止無人機投彈,最重要的是入口會以網子或毛毯進行遮蓋,以防止無人機進入。


無人機識別

第一人視角的穿梭機(FPV)由於飛行高度極低、速度快,使其在戰場上顯得非常致命,不過FPV多半會保持移動狀態,不會進行懸停,且飛行時會發出尖銳的高頻音,這也成為地面單位反制、反應的機會。

而其他如DJI Mavic或自製的四軸、八軸無人機除了進行高空偵蒐外,也會利用機腹改裝的投彈裝置進行攻擊,根據他們的經驗,通常這類無人機會在100公尺左右的高度進行投彈,但這高度地面人員也可以聽到無人機的存在,聲音較FPV低沈。


無人機敵我識別

基本上假如沒有與無人機單位協同,是很難辨別敵我的。通常在鄰近區域發現無人機,他們會先與友軍進行通聯,確認附近是否有無人機團隊,假設獲得的訊息不是「是的,我們正在你們頭上看著」,又或是沒有即時取得相關資訊時,當對方距離逐漸接近就會嘗試將其擊落。

目前烏軍前線已經開始配發霰彈槍與鳥彈用於擊落不明的無人機。


無人機追擊

無人機用於偵蒐、標定、打擊,片中提到烏軍會在一波戰鬥結束俄軍撤退時,利用飛行速度較快的無人機、穿梭機進行追擊,以清理戰場剩餘人員或增加對敵方的殺傷。


巡邏遭遇無人機應對

當聽到無人機飛行的噪音,立刻就地尋找可對空隱蔽的位置躲藏,當發現無人機仍在頭頂進行盤旋時,代表對方可能正試圖找出你的位置,甚至是已經在為火砲標定殺傷區。

所以,他們在巡邏時會留意哪些位置可提供對空襲的隱蔽或保護,在第一時間遭遇並進行隱蔽後,他們會稍等、觀察幾分鐘,再以低姿態迂迴回到之前發現可提供保護的位置。

影片中的美籍TL提到一個案例:某次他在巴赫穆特進行夜間巡邏時,一架可能具備熱顯能力的無人機從頭上掠過。

如同上面提到,他們先採取了初步的隱蔽待了幾分鐘後,低姿態迂迴了數百米到上一個掩體中,就在抵達掩體的20秒後,原本身處的區域立刻就受到120毫米榴彈砲的襲擊。

在烏克蘭的戰鬥中,俄軍經常會一次炸射地圖上整個網格方塊的區域,所以一但遭遇無人機,請盡快離那個網格位置越遠越好。


〖誘殺裝置〗

地雷應對

烏軍的巡邏隊形已普遍西化,在前線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隊形,不過在應對地雷方面以他們的經驗,「單縱隊」是最好操作的隊形。

單縱隊每個成員保持5到10公尺的距離行進,原因同遭遇班火力一樣為了避免距離過近被一鍋端;行進時隨時警戒四周、天空與地面,注意任何手掌大小的圓形平面。

他們分享道,在烏東戰場上90%的地雷因沒有時間進行掩埋,較容易直接看到並閃避。


蝴蝶雷

兩位提到,比較要注意的可能是俗稱「蝴蝶雷」的PFM-1反步兵地雷,俄軍會以火砲發射裝有蝴蝶雷的容器,將其散佈在特定區域;這種地雷不容易造成大面積的殺傷,但會炸飛踩踏者的腳趾,因此有「Toe Poppers」的外號。


由於蝴蝶雷很像零散的塑膠碎片,十分難提防,較好辨識的是發射用的容器(如圖),這些管狀容器插入地面後,會彈起散佈機構讓帶著鰭片的蝴蝶散落至周圍。




他們也提到,有些俄軍會將蝴蝶雷藏在菸盒內、雜誌下,所以在戰場上如果看到擺放角度可疑的散落物,極有可能是敵方的誘殺裝置,最好不要去觸碰。


絆線

以絆線連結手榴彈對烏軍進行誘殺,是俄軍非常常見的手段。

因此烏軍通常會用如乾草莖、樹枝這類有韌性的長條物對行進方向做檢查,一但觸碰到絆線會有非常明顯的回饋感;不過由於俄軍已經知道這檢查方式,在安裝絆線時都會設法把觸發需要的壓力降到最低,但這仍然是沒有辦法中較有效的辦法。

編按:曾經在活動中與隊友一起佈設低絆線,一但眼睛對焦離開絆線後真的會很難識別。


〖壕溝戰〗

烏克蘭前線你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戰壕,有小型單線型戰壕,混合不同碉堡、火力據點的戰壕,也有綿延數公里的Z字大型戰壕,有時也會遇上零星穿插、彼此無連接的小據點,這與防守的俄軍是否有充足時間建設有關。

不過進攻的邏輯大致相同 - 盡可能快速接近,並應用火力壓制對方。

決定進攻方式的前提,取決於面對何種壕溝,影片中以前線常見5~6英尺深的戰壕為例,兩位的經驗中通常會先以載具火力對目標進行壓制,並在接近後讓己方人員下車進行攻擊。


向壕溝推進

有人常說,現代戰爭是種角度競爭(Angel Game),取得最多攻擊角度的一方獲得勝利;影片中志願軍們與Mike所扮演的攻擊方,模擬在巡邏的情境中進攻12點鐘方向的線型陣地。

攻擊方組成包含攻擊組、MG與火力支援組三種角色,在進入鄰近敵陣地的最後掩護區後,TL先將支援組、MG以橫列由左至右配置,TL與攻擊組則位於橫列最右側。

進攻計劃如下 - 由支援組、MG對11點鐘到9點鐘方向進行壓制,當聽到 TL下令Shift Fire時把火力轉向左側山丘,攻擊任何從山丘出現或從壕溝左側跑出來的目標,攻擊組則自敵陣地右側突襲。

這邊發生了一點小插曲,但也是一個實用的範例:

當兩人攻擊組推進時為了提高開闊地的壓制力,攻擊組於開闊地行進間保持持續開火的狀態,但此時第二員的武器卻發生了故障。

由於判斷故障應能快速解決,第一員當下的策略是保持火力輸出,並移動到第二員與敵方中間掩護其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後,第二員隨即加入開火讓第一員確定可繼續進行突入。


戰壕內推進

本段開頭有提到,雖然戰壕許多地方為線性結構,不過直線與直線間會用轉角來區隔不同的區域,形成常見的Z形陣地。

就如同CQB,「速度」、「出其不意」、「猛烈進攻」也是壕溝戰的進攻原則,如同本站先前提及應對線性區域的邏輯,雖然戰壕後必須快速推進,但他們仍會在拐角處放慢節奏來確認轉角後的安全性。

影片中的壕溝呈現「工」字形,拐彎的後會有來自左右兩側的威脅可能,這裡攻擊組採行的策略是在轉彎前,先由第一員持槍盯著彎後並保持最小的暴露角度,由第二對轉角的另一側投擲手榴彈,引爆後再繼續推進。


誘殺裝置

主持人在Mike詢問到是否會在戰壕中遭遇誘殺裝置,志願軍提到雖然士兵不會將這些裝置設置在居住中的戰壕,但他們曾看過使用RF遙控引爆的裝置;另外,在巴赫穆特的南側也曾遇過俄軍提前撤退後,在空的戰壕內佈置誘殺裝置的狀況。


安全確保

我自己認為這是個有點嚴肅的議題 - 兩位志願軍被Mike問到敵方投降是否進行俘虜狀況,他們表示這取決於你的行動區域是否有收容俘虜的能力。

但他們表示這是很殘酷的議題:在快節奏、高侵略性的壕溝戰中是難以進行俘虜的,有太多故事表明身處其中很難清楚辨識對方威脅性,時常發生對方假意投降後偷襲,或押運至後方引爆預藏手榴彈的狀況,因此...你懂得。

當在戰線持續推進,即便面前的人已經躺在地上,但你無法確定其生死,還是送上子彈確保自己與小隊的安全,他們稱之「Safty round」。

該段也提到關於俄軍缺乏訓練的年輕士兵的下場,這是些令人相當難過的故事。


〖武器裝備設定〗

這段大致分享個人LPVO設定外並沒有太多的著墨,但在對於戰場裝備的使用也點出幾個滿重要的重點:

  • IR雷射不要亂用:
    有些作戰人員會習慣以IR雷射交換訊息(也許像13Hours那樣),但在高強度戰場中無疑是自殺,因為同樣擁有夜視設備的戰車感知道後,隨時可以給你來上一發。

  • 夜視能力很重要:
    據志願軍表示俄軍是幾乎沒有夜視能力的,在巴赫穆特的夜晚他們曾見過,俄軍以單縱隊的方式,由配備夜視鏡或熱顯設備的尖兵帶領,其他隊員手搭前一員肩膀的方式前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給無夜視能力一方的忠告:
    要記住,擁有夜視能力的一方能從遠處看見戰場上任何微弱的亮點,包含影片中提到手機鏡頭造成的反光,因此夜間請將身上所有可能反光的東西遮好,並謹慎使用光源。

這段也提到俄軍在烏東以補充兵進行死亡衝鋒,來探測烏軍位置的戰術,相信大家對此應該不陌生。


〖火砲襲擊〗

該段落中分享了一些兩人在烏克蘭常遇到的俄軍火砲,例如可填充60多枚火箭彈冰雹多管火箭系統(Grad)...等。

在訪談中Mike詢問兩人遭遇火砲攻擊時的反應,做法會是先低姿態、低頭環顧四周,尋找適合的掩護,例如散兵坑、有兩面牆重疊的區域等;Mike也提到,無論美軍或英軍,在巡邏訓練的過程中,都會加入尋找掩護的訓練,以及突發的小測驗。


〖來自志願軍的忠告〗

美籍TL:無論是上健身房健身、控制飲食健康、或是基本的求生、戰術訓練,請認真的對待你的訓練,另外戰場上並不需要Gucci,但像是夜視鏡、熱顯設備都能幫上你的忙;訓練有素與適合的裝備,能讓你與敵方做出區隔。

英籍Sniper:觀察英國國內的輿情,許多國民人就自信滿滿地認為戰爭離自己很遠,但就像烏克蘭,他們的國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有天,必須天天面對S300的轟炸。因此平常對待求生、基本戰術的訓練應該更加認真,有備無患。


以上大概是我從這部影片中截錄的一些重點,如果有我沒提到或是會錯意的地方,也歡迎大家分享。




其他人都在看...

【通識】敵火下如何幫助「黑色狀態」的夥伴度過危機?

有看過影集《諾曼第大空降》的狗友,一定對於第三集卡靈頓中的主角 - E連一排的布洛依不陌生吧? 以前在看這部劇集時,都會認為這個主角為何這麼地窩囊,面對德軍的攻擊只會瑟縮在戰壕中,不像其他E連弟兄們那樣奮勇對抗。 直到大學接觸了心理學,才知道像布洛依這種在面對極端壓力時,顯現出恐慌、僵直,甚至莫名失明的生理反應,都是人類行為正常的防禦機制。 布洛依最後究竟是被德軍射中頸部而亡,還是持續服役到韓戰後,已經有不少內容探討,這篇文章我想藉由布洛依的開場,介紹烏克蘭TDF拍攝的這支關於敵火下心理衛生的影片。

【通識】四種「管狀扁帶(Tubular Nylon)」的緊急傷員搬運法

  說明:由於操作程序難以用文字進行描述,本篇僅作重點整理與收錄用,詳細操作請參考影片內容。 -- SpiritusSystems展示旗下LV-119戰術背心的Molle背板時,收到許多網友詢問背板上一英吋管狀扁帶(Tubular Nylon)的用途,於是請來公司的研發總監Fred為大家拍攝了這篇「如何應用管狀扁帶進行傷員搬運」的操作影片。 Fred說明管狀扁帶並非要取代擔架,但其體積小比擔架小上許多且容易收納,可提供戰術團隊額外的傷員搬運選項。 提到一個網友詢問「為何不使用背心後背的提把」時Fred回道,有時背心提把設計的非常小,或像CP有些背心提把有魔鬼氈讓人很難搆到,且位置又在人體頸椎關鍵部位,在不確定傷情下手伸下去撈呀撈的並不是太好的選項。 (然後他們自家就出了DARC Strap產品 Recovery Handle) 影片中總共展示了四種應用方式,包含: 1. 肩拉式應用:類似拉背心肩帶的角度,但繞過胯下的扁帶可提供更好的支撐 2. 束線式應用:從四肢根部繞回軀幹中央,除了1~2人拖行外也適合進行吊掛的形式 3. 急造擔架:可提供4~6人扛起傷員的急造擔架形式 4. 繩鍊式應用:用於風大、單人操作時,逐步解開繩鍊較容易穩定操作 另外,SpiritusSystems這支影片中,束線式的拍攝方式我認為較不容易理解,另外在附上North American Rescue 的影片,可以更好理解。 另外也可以參考先前的 DARC Strap拖曳操作 Tubular Nylon Applications, Spiritus Systems Hasty Harness- Application Miami-Dade Fire Rescue Training Division的另一種操作 傷員背負的操作 扁帶繩鏈(Daisy-Chain)如何打? 在上面SpiritusSystems的影片中,Fred提到將扁帶編織成繩鏈,可應用在風大、扁帶不易固定擺放的環境,邊纏繞傷員邊解開繩鏈較好控制其位置。 以下CMC的教學影片,簡單的教大家如何將扁帶編織成繩鏈,可以自行參考。 另外關於扁帶的應用,在上篇中也有不少專業先進提供了一些應該要注意的重點: 1. 長度選用:如果是傷員搬運需求的綁帶,長度約為5~6公尺;或是團隊成員每人攜帶3公尺,用時以水結連結成需要的長度。 2. 材質認證: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最近複習指北針的使用法,行路者戶外的影片應該是我在YT上搜尋到講得最簡單清楚的影片了。 指北針依照軍聞社介紹,跟濕濕一樣有三種:基本、地政、透鏡 基本指北針:就是你可以在書局賣到那種,僅能判別方向無其他功能。 地政指北針:全透明,配有各式尺規、分度盤與方向線等,可滿足最多用途。 透鏡指北針:以透鏡觀察刻度,多用於軍用目標精確標定使用。 一般定向運動,建議購買地政以上的指北針形式。 除了辨別方向,地政指北針還可以協助進行地面導航與地位兩種用途 地面導航:藉由方向線引導,指引前往地圖上,或可目視標的的方向。 三角定位:藉由地圖上兩個明確地標,判斷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軍聞社影片中分成前方與後交會,我自己是看不太懂差別。 以上兩點建議可以直接看行路者戶外的影片跟著操作。

【通識】 燭光與流明(Candela & Lumens)

原文: 《「燭光」與「流明」(Candela & Lumens)》 作者:Erick Gelhaus 發表時間:2024年09月03日 譯者:Clint Liao 編輯:戰術狗 可以這麼地說—「我們」,全體公職與偏好防範於未然的好人、正常人們,在我們各自扮演的角色所可能會用到的照明設備上,從未像今日一樣發展得如此完善。 這包括手持型燈具與掛載於裝備上的燈具,無論是槍械或其他防護裝備(頭盔)- 個別角色各有不同需求,一般可以分為:日常用途、執勤用途。   StreamLight的“HL-5X”是一款大型「探照燈」,具有高燭光與高流明的特色。 我們都用燈光來幹嘛? 搜索:為了在某一區域內找人、找狀況。 探路:在某一環境中移動並尋找掩護。 識別威脅:進行敵我識別。 控制:限制相對方的資訊量與選擇。 溝通:傳遞方向、動作與位置等訊息。 Modlite裝載18650電池的“OKW”燈款(高燭光)在戶外道路上的表現出色。   還有更多用途: 探路:看前方有什麼,又該怎麼走? 識別:那人是誰?是敵是友? 溝通與控制:引起他人注意並吸引其注意力、遏制對方獲得資訊,或引導他人該去的方向。 接戰:適量的光線有助於以最適當的方式來解決戰術問題。當需要動用武力時,適當的光線也有助於你使用適當程度的武力。 日常用途 在日常用途上,小型的充電式燈具算是一項可靠的選擇。 至少有兩家公司 - SureFire、StreamLight,有在生產像這樣類型的燈具,其外型尺寸也更便於攜帶,一般不會引人注目或看起來「太戰術」。 但情況也總有例外,幾年前,我帶著“Stiletto Pro” (SureFire)去看舊金山巨人隊的棒球賽時,保全人員花了不少時間在找他們「認為」在燈具裡所夾藏的刀片。 最終,我還是有進場,而且燈也沒被收走。 兩款類似的日常用燈具:StreamLight “Wedge XT”、SureFire “Stiletto Pro”,都很適用於日常活動。 “Wedge”與“Stiletto”都是可靠的日常用燈具,品質都算不錯。不過,兩款的照射距離都不足以被當為日常用途以外的燈具來使用。 流明:「光通量單位,等於一燭光強度的均勻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內所發出的光」。 建築物內使用 距離15碼(約13.5公尺)以SureFire “X300U-A”槍燈沿著走廊照向門口,會有個光暈透出的明顯

【通識】IFAK DIY - 小資族哪樣醫材該先買?

不可否認在台灣有許多醫材,因爲取得困難、周轉率低,在採購上就是一個「貴」字,讓許多狗友在準備IFAK時有不小的心理壓力。 PrepMedic這部影片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為大眾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如何去組合自己的IFAK,並提供了採購的優先順序建議清單。 本清單依照頻道主Sam認為重要的項目排列,因此他提醒假如你一次只能買一樣,請務必要注意排列順序。 注意: 1. 請盡可能不要在IFAK內放入你不會使用的醫材,那只是佔空間且給自己找麻煩。 2. 以下內容提供防災準備參考,相關醫材的使用與訓練,請依循合格培訓機構的指導進行。 3. 本篇內容所提及的醫材順序,是提供大家作為採購重要性的參考,但作為民防準備,仍要盡可能、盡快湊足完整的內容物才能發揮最大功用。 一. 紗布(Gauze) 開頭就來了一個「普通紗布 v.s 凝血紗布 啾是要對決」,不過這邊的紗布所指並非普通外傷包內的單片紗布,而是以S或Z形折疊長條紗布。 Sam說明普通紗布與凝血紗布其實在使用目的上幾乎一樣,可用於頸部、腋下或腹股溝交界處的包紮;當沒有可立即使用的戰術止血帶時,它們同樣都可以用於傷口的止血上,例如填塞止血(請注意不適用於軀幹腔室)。 不過要清楚的知道,凝血紗布具有幫助血液凝結的能力(無論是幾丁聚醣或高嶺土成分),但當然而這差別也顯現在兩者十倍的價差上。 上回講到凝血紗布時有狗友覺得很貴,我是認為這點還是依你希望的效果選擇吧。 二. 止血帶(Tourniquet) 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議題了,想了解止血帶怎麼操作請點這前往。 在這部影片中Sam會建議如果無戰術需求,買民用橘色的止血帶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在進急診室時相當顯眼。 另外不要再亞馬遜上購買醫療耗材,尤其C-A-T止血帶真的超多仿冒品而且你很難去辨識它的真偽,仿品無論在壓桿或絞盤都相當容易斷裂。 這部分已經強調很多次,蝦皮、露天上一堆新台幣 90元到150元的Gen 6仿品,想知道如何辨識真偽,請參考先前轉貼過來自Caesy老師的文章。 三. 壓力敷料(Pressure Dressing) 雖然單看到「壓力」兩個字會直覺與一般彈性繃帶連想在一起,但事實上你可將它理解成是一種帶著敷料或是止血材的彈性繃帶,但有些產品又可以提供更好的壓力。 市面上有許多這類的產品,像是影片中介紹NAR出的ETD (Emergency Trauma Dre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