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說,這篇不是講移動中進行射擊
在上一篇《立、跪、臥射》中已經提到國軍將「實戰化射擊」列為現役部隊重點訓練項目,除了射擊姿態、掩體應用外,其實怎麼移動也是相當重要的訓練。
聲明:光Yeti 本身的訓練經驗就聽過兩種不同的說法,本篇的引用Haley Strategic的影片目的僅提供大家一個思考點。我相信無論什麼方式,找到自己、團隊最適合的才是好方法。
持槍奔跑時三重點:保持平衡,注意槍口指向還有你的食指
有些人為保持用槍紀律,移動時會刻意壓低槍口,但緊繃的上臂反而讓持槍者呈現一個僵硬的移動姿勢,影響其速度與平衡。(影片中學員說這很像小便跑XD)
從影片中教官Jared的示範中整理出來幾個重點:無論你使用什麼跑法,讓槍管的軸線盡可能與身體軸線平行並垂直於地面、食指離開板機,都是保持移動時用槍紀律的好方法;奔跑時上臂、臀部自然擺盪,就像你沒有持槍時跑步的樣子,可以更有效率的移動。
槍口向上奔跑
Yeti碰到的第一種跑法:移動時用腋下夾住槍托,槍口向上槍面向自己的移動方式。
這種跑法在跑到定點、進入掩體時會直接以High Ready 出槍的方式進行接戰。
槍口向下奔跑
Jared的影片中示範槍口向下垂直地面,將槍托抬高至臉頰旁,奔跑時自然擺動上臂,至定點後以Low Ready的方式進行出槍。
不知道High / Low Ready的朋友,我們下次再來整理一篇。
美式足球跑法
影片中學員提問的內容:這種跑法在競技射擊中時常看到,像美式足球員抱球一樣將手繞過握把抱住彈井前原位置環抱步槍,藉此釋放雙手、臀部擺盪幅度獲得更好的跑步姿態。
而Jared的回饋是,你不會想要以「抱著步槍」的姿態進入定點或掩體,他認為近距離熱區移動這並不是個好方法,因為抱槍影響了射擊的反應速度,但假如需要奔跑近100公尺,他倒認為這會是個選項。
上面兩種方法我認為沒有絕對好外,就是依照場景運用;例如在天花較低的室內,我就有用過槍口向上奔跑撞過槍,我也曾經槍口向下板機勾到裝備打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