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蔽與遮蔽,都能夠保命,但有其優劣(Cover and Concealment – Both can save your life, but one more than the other)
本篇摘自 Cheng Yo Liao 翻譯《槍鬥術—槍之武藝 Gun Fu - The Martial arts of GUN》,原作者為:Avi Nardia匿蹤與擋下子彈
在許多訓練課堂上,你或許都聽過教官們說過:「要找掩體」。
如果四周發生槍戰的話,在還擊前,應先去找掩蔽物。因為站在空曠處很容易中彈,而在槍戰時的首要原則就是不要中彈。
當子彈到處亂飛時,你該要找的東西就是「掩蔽物」(Cover),因為它能夠抵擋住子彈。
諸如水 泥牆、電線桿、汽車引擎等,這些都是你可以藏身之處,且要確保其不被子彈穿透。換句話說,掩蔽 物之定義為:要足以使你免於中彈。
因此,掩蔽物(cover)與遮蔽物(concealment)之差異很容易理解,如果其物無法抵擋子彈,應視 為「遮蔽物」(Concealment),因為其作用為—隱匿行蹤。
而掩蔽物不但能夠掩蔽所在,還能夠抵擋住子彈。
威脅大小決定掩體的效力
再來,對自身造成威脅之火力差異,亦為關鍵考量要素。例如,「點 50」口徑的步槍彈足以穿透 能夠全然抵擋「點 22」口徑手槍彈的掩蔽物。因此,隨時都要確保自身所處位置之安全,並盡可能 地瞭解所遭遇之威脅為何。
在需要轉移位置的狀況下,若不提及採取「火力掩護」(Cover Fire)的話,就顯得有所缺漏了。
當你被壓著打或需要轉移位置時,採取進攻行動得作為一種較好的臨時解方,足以使你脫離險境。隨 時要注意你有多少資源(時間、彈藥)能夠於掩護下進行移動,因為一旦行進中途子彈耗盡,而你還 沒移動至掩蔽物或遮蔽物旁的話,就會全然暴露於槍火之下。
承上述,在沒有掩蔽物的狀況下,我們仍然得善用遮蔽物來免於被觀察,在這之外,亦得在移動 與回擊時善用遮蔽,但它仍不如真正的掩蔽物那般地安全。
後記
掩體與掩蔽物是義務役訓練中所缺少的一環,是很少人去思考到的一塊,但無論對於公民避難或是後備動員抵抗卻是相當重要的知識之一。
感謝Cheng Yo Liao投稿,與我們大家一同分享這重要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