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攻擊前徵兆 (Pre-Attack Warning Signs)》
發表時間:2019年11月13日
作者:Michael T. Rayburn
譯者:Clint Liao
編輯:戰術狗
「針對潛在性的攻擊徵兆保持警覺,以利於在事發之前,採取適當的行動。」
「此圖正是我們留意歹徒們以言語或非言語方式透露相關資訊的樣態。」
--
我們警方常說的「員警涉槍案」,實際上就是「槍戰」。
將我們執法人員稱為「戰士」或「槍鬥士」或許不怎麼「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但我們還是得直說。
如果你朝某人開槍,而對方也開槍回來,就是「槍戰」;同理可證,如果有人對你開槍,而你向對方回擊,仍然稱作「槍戰」。
根據「聯邦調查局(FBI)」的研究,以統計學來論,歹徒先開槍的可能性較高,將會導致員警採取反應並回擊 - 那麼,歹徒是如何「搶先開槍」的呢?
「究其主因,或許出自於他們已然下定決心,無論如何絕對不要再次入獄。」
你或許是因為一起輕微的交通違規行為而攔下這個人,對於部分員警來說,當下想的可能只是「
攔下違規者,開出罰單,再去抓下一個」。但在實務中,你必須把每一次接觸,都視為足以發展成致命威脅的心理準備,不論是槍戰,還是各類型的攻擊。
然而,這並不等同於一走出門外都疑神疑鬼地認為,每個人都要殺你,因為事實並非如此。
這並不是一律抗拒民眾,即便有時不免會有這種感覺,這代表著你必須對潛在攻擊的「警示訊號(Warning signs)」保持警覺,只要你留心去觀察,「警示訊號」就會顯露出來。
不過,卻有太多員警忽略了「攻擊前徵兆(Pre-attack warning signs)」,或是將其誤認為其他東西而毫不在意。
言語和非言語徵兆(Verbal and Non-Verbal Signs)
何謂「攻擊前徵兆」?有些非常明顯,有些則不太明顯,但是只要你留心去觀察,還是能夠察覺到的,最明顯的是言語暗示,歹徒說出:「我不回監獄,你抓不住我,我要把你……」
然而辨識「非言語」的「攻擊前徵兆」是我們都需要去探究的,因為它們通常並不明顯。
「據說,在人類交流活動中約有6至9成是肢體語言或非言語交流所構成。」
近期一項研究指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家庭,肉毒桿菌(Botox)是導致個人生活中溝通不順的其一因素;這是因為他人通常無法讀懂接受過肉毒桿菌治療的人之「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
試想一下,如果你告訴你的配偶一些可怕的消息,而他們卻面無表情、毫無反應地坐在原處。
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人的表情及其肢體語言都能表達出他們的所思、所想,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只要你知道該去注意什麼,就能察覺其「攻擊前徵兆」。
再來談談在執勤中所可能見到的「攻擊前徵兆」:
無意識的肢體變化(Unconscious Body Changes)
有許多非言語線索都意味著潛在的攻擊,而被攻擊者可能沒有意識到有這些線索的存在,其中之一就是明顯的「視而不見」。
「試想,當你在問這個人一些問題時,他們只是面無表情地盯著你看。」
沒錯,你猜的對,這不是因為他們臉上打過肉毒桿菌 - 他們無視你,是因為他們在想別的事情,也許是在想怎麼逃跑?也許是在想怎麼打倒你?無論怎樣,都須謹慎視之。
另外,「身體緊繃」或「肌肉收縮」也是不錯的線索。
微妙的暗示如脖子上的肌群緊繃,或是其肩膀受關連肌群帶動而微微上抬 - 也許你也會注意到,相對人面部緊繃時,其雙頰肌肉也會收緊。
呼吸的變化完全就是「潛意識」驅動的,這又談到人常說的「戰逃反應」,大腦會自動地透過給血液供氧來使人做好戰鬥或逃跑的準備 - 大腦要求肺部吸入更多空氣,因為即將發生的事情,會讓身體需要更多空氣。
眼神(The Eyes Have It)
不少「攻擊前徵兆」都關乎於嫌犯的眼神,算是重中之重,但卻也常被漏看的就是—「目標掃視(Target glancing)」。
在很多實務影片中,你都可以見到犯罪份子們瞥向或盯著員警身上的武器。你是否曾在與人交談時,注意到人們一直低著頭看?或許你會以為他們只是沒有禮貌而已,但他們可能一直都在盯著你的槍,並意圖奪取槍械。
當你在詢問相對人時,他們可能會開始四處張望 - 此人可能是在想辦法逃跑、打探現場警力,或打探現場有無可能幫你的路人,抑或是在巡視現場有無同夥或幫派團夥足以幫助其逃跑。
關於「攻擊前徵兆」尚需觀察嫌疑人的眼球,對多數人來說,你能清晰看見其瞳孔兩旁的眼白部分。而在興奮或激動的人身上,你則會發現其眼白部分縮小。
你有聽過「這些人(興奮、激動)的眼睛變大了」的說法嗎?
「瞳孔放大」的人情緒通常非常激動、憤怒,有可能構成真正的威脅,即便瞳孔放大視因為服毒所致,此人仍然會構成真正的威脅,因為大多數的襲警者都是受到毒品或酒精的影響。
明顯的動作(Overt Movements)
並不是所有「攻擊前徵兆」的身體動作都如前述(眼神)如此細微,身體前傾或側向是一個眾所皆知且容易識別的線索,它通常被稱為「拳擊手站姿(Boxer's stance)」。相對人的慣用腳通常會向後踩,或許會透過微彎膝蓋與身體前傾來降低身體重心。
「逼近」警方也是一個明顯線索,如果有人打算動手、動刀或以其他武器來攻擊你,他們必須先要接近,才能做到 - 他們不會在21英呎(約6.3公尺)揮刀,而是會拉近距離,意圖使你措手不及。
你還必須注意到「誇張」或「刻意壓抑」的動作,他們會跺腳、揮舞雙手並大喊大叫;又或者在做完上述動作後,剎然停止一切舉動,變得極度配合;當然,這可能也涉及某些心理問題,但無論如何,這都算是「攻擊前徵兆」。
任何「突然」或「刻意掩飾」的動作,都應將其視為「攻擊前徵兆」謹慎視之,他們可能試圖藏匿違禁品,也可能是在掏傢伙;如果這時你誤認為他是在「藏匿毒品」,假使嫌犯掏出手槍、朝你射擊,你就會措手不及,因此,不要被任何事物所卸除防備。
舉例來說,如果你看到相對人在「保護個人物品」或「打理所穿衣物」,請注意觀察 - 這包括摘下手錶或將手機放在「安全」的地方。
對於西部地區的人來說,可能是摘下牛仔帽,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老套,但卻時有發生(譯註:將重要的東西先放一旁,以準備好戰鬥),打理身上衣物可能是為了要掩蓋武器,也可能是為了能夠更好揮動雙臂而捲起衣袖。
任何意圖「分散注意力」的行為都算是「攻擊前徵兆」,他們會假裝看向你身後,或示意要你看向身後。如果你要處理的不止有一人,其他人可能會想方設法來分散你的注意力。這在幫派活動當中容易見到,尤其是在監獄當中,一群人在小打小鬧;在此同時,院落一角卻有人正被暴揍。
言語徵兆(Verbal Signs)
「重複提問」也是「攻擊前徵兆」。
你問說:「你叫什麼名字?」他回說:「我叫什麼名字?」;你問說:「你從哪裡來?」他回說:「我從哪裡來?」用「問題」回答「問題」通常表示,對方腦子裡在想別的事情。
這可能因為被抓到做錯事,也可能是在盤算奪取你的槍械來殺你。
尚需警覺言行舉止中有明顯的「態度驟變」,像是一個人從不配合、不回答,轉變成突然全然配合,甚至在回答你時,稱呼你為「先生」、「女士」。但先回頭想想,他們先是表明「不再入獄」,隨後是明顯的不理會、不回答,然後現在又突然變得全然配合執法,說什麼、答什麼,不覺得奇怪嗎?
他們先是向你表明:「不再入獄」,他們已然想好怎麼攻擊,故在你開口問事情時,對你毫不理會;而到現在就是全然配合,意圖使你放鬆警惕,如此一來,就能對你展開突襲。
看到現在這一切的事件發展,似乎會讓人覺得這一切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實際上這可能只有幾秒鐘的時間而已。
保持注意(Pay Attention)
一項「攻擊前徵兆」本身或許不足以斷定眼前此人是否真心打算攻擊你。
但是,當你察覺到2、3個,甚至更多項「攻擊前徵兆」聚合在一起時,你就很有可能會被相對人以某種方式攻擊。
記住一點,「『主動行為』永遠快過『被動反應』(Action is always faster than reaction)」。然而,即使歹徒搶先拔槍,但只要有注意到這些警示信號,你就能縮短反應時間,更快地採取反應和回擊。
「攻擊前徵兆」已然發展許久,這甚至不是我第一次撰文敘述,但員警們仍然將其忽視或不甚理解其義,該是時候去注意歹徒們以言語或非言語方式所透露出的訊息了。
作者簡介:
Michael T. Rayburn任職於執法機關超過30年,曾是Smith & Wesson槍械訓練學院的兼任教官,也是Rayburn執法訓練公司的負責人,聯繫方式:www.combatgunfigh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