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槍械與刀 - 距離多近,才算太近(How Close is Too Close)?


引用:《距離多近,才算太近?(How Close is Too Close?)》

作者:Dennis Tueller

譯者:Clint Liao

編輯:Yeti


這部歷久彌新的經典著作首次出現在《特警(SWAT)》雜誌1983年3月號上,它首次確立了保持「反應落差(Reactionary Gap)」的重要性

當一個持槍的「好人」對抗一個持刀(或開山刀、斧頭、棍棒、卸胎棒等)的「壞人」,你會想說:「無庸置疑」,「拿槍的人不可能輸」。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這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事人的用槍能力,以及跟相對人之間的接近程度。


例如說:我們警方在20碼(約18公尺)的距離上向潛在攻擊者開槍,他就輸了。不是輸在戰鬥,你知道的,最有可能是輸在對人身自由權的侵害上,因為他鐵定會被指控謀殺 - 唯一能夠正當化警察對人開槍的行為,那就是在相對人試圖殺害警方(或他人)有必要即刻制止的時候,記得嗎?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警方等到攻擊者出現在明顯可見的攻擊距離內才開槍,他可能仍然會輸 - 他所開出的子彈可能不足以立即制止攻擊者,讓他無法繼續使用刀械。


所以說,答案是什麼—到底距離多近,才算太近?


你想想,你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拔出槍械,在7碼(約6.3公尺)線上朝人形靶中心處完成兩發射擊且又精準命中? 對於我們這些學過、練過正規手槍射擊技術的人來說,這項習會花費大約1秒半的時間算是合格的。


先把這點放在心上,再讓我們想想,如果你遇到相對人手持銳器或鈍器,多長的距離內可能會被視為「危險區(Danger Zone)」?相對人在多遠的距離內,會被視為進入你的危險區,可能對你造成致命威脅?


我們最近沿著這條思路做了一些測試發現,一個普通、健康的成年男性可以在大約1秒半的時間內完成典型的7碼(約6.3公尺)射擊習會。可以肯定的說,一個手持武器的攻擊者站在21英呎(約6.4公尺)處,就是在你的危險區內。



   

就像內文照片所說明的那樣,即使你拔槍、射擊的動作夠快,這個距離還是太過接近了。

即使你的子彈確實命中,讓他難以得手,但他向前衝的力量或許會助他一臂之力,當然,除非你設法避開他的行進路線,如果你不只遇到一個攻擊者,事情就會變得更加棘手。所以帶槍的人該怎麼去應對呢?


分析了這些問題後,我想到了以下建議:首先,培養、維持一個健全程度的「戰術警覺(Tactical Alertness)」 - 如果你能夠及早發現「危險徵兆(Danger Signs)」,你很有可能完全避免遭遇危險狀況。

所以說,「戰術撤離(Tactical Withdrawal, 我猶豫要不要用「撤退」(retreat)來形容這個行為)」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除非你急於投入槍戰及因此產生的法律糾紛。


再來,如果你的「預警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告訴你可能致命的對抗情形已達急迫程度(imminent),為了將自己立於可以取得的最佳戰術位置,你應該要移動到掩體後方(若有任何近在咫尺的掩體),取出你的警械,然後開始規劃你的下一步行動。


你可能會想知道,如果攻擊者只拿一把刀,為什麼要去運用掩蔽物呢? 因為你要讓他難以得手。

你與攻擊者之間的任何阻礙(如垃圾桶、車輛、家具等)都會讓他的行動慢下來,有助於你有更多時間來去做出適當的決定,若有必要,還有更多時間進行射擊。


我建議你在危險明顯存在時立即取出警械。

如果你及早發現威脅,那麼等到最後一秒才去搶當「快槍手麥格羅(Quick-Draw McGraw)」(譯註:美國經典卡通)是沒有意義的。此外,準照的校正動作或許也可以立即完成。


用槍的目的在於制止戰鬥,無論是在他暴衝時將他擊倒,還是造成他轉身逃跑,你的目的都達成了,不是嗎?

此時最好發出口頭喝令,例如:「停下」、「不要動」、「放下武器」,這有可能會有效,即使它毫無作用,你也可以透過這些行為來表示你已經竭盡所能避免開槍,將你的訴訟案件解釋為正當防衛。如果一切都按照計畫進行,那麼你現在可能不會再有問題,你的對手也會想起他會因此面臨其他更加急迫的處境。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世事很少如期而至,前面所述的理想情況可能不是常態。例如這個暴徒試圖要朝你拋擲刀械(或其他武器),你該怎麼做呢?

實際上,拋擲刀械屬於一種高超技巧(gallery trick),需要比重特別的刀子與目標之間的預測距離;然而,我只想說,如果攻擊者在有效投擲範圍內,他鐵定會進入你的危險區。

這種投擲刀械的行為確實造就了一些用槍時機上的問題,因為技術上來說,如果攻擊者不再持有致命武器,也就代表你不是正處於危害之中,這可能較難以說服陪審團你是出於正當防衛而開槍。

所以還需要去思考一些事情,如果可行且時間允許的話就該去尋找掩護,這就是為什麼要去尋求掩護的理由之一。


當然,在有時候,儘管竭盡所能,你還是會突然發現到,在近距離之內成為某些瘋狂殺手的獵物。如果你是某項武術的專家,你可以選擇徒手對敵,如果你是這類專家,就不一定需要照著我的建議來做。

所以,我們回到使用槍械來解決問題上,歸根究柢,你要有能力順利、快速地取出槍械且命中對手,同時全憑條件反射完成一切動作。培養這些反射動作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持續地、重複地練習、練習、再練習。


持續練習,只有這樣正確的動作才會自動展現。


考慮到這種遭遇的情境,你還應該要去練習一種動作—向後退的技巧,就是在取槍時向後撤一大步的動作 - 這將使你與攻擊者之間增加3至4英呎(0.9至1.2公尺)的距離,這就或許足以產生顯著影響。


謹記,用械技術能力越高,你的危險區就越小,但前提是你的技術是在良好的心理條件、戰術規劃及警覺下發揮 - 因為除非你自己瞭解到遇到了麻煩,否則再多的技術也幫不了你的忙。


掌握熟練的技術與維持正確的心態。這兩大關鍵將會讓你在「利刃下的近距離接戰(Close Encounter of the Cutting Kind)」中成為勝者。


其他人都在看...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巡邏基地(Patrol Base)是去年12月中開始規劃的主題,就像在上篇 《組織偵察小隊 - 所需的角色與職掌》 中提到,巡邏基地建立的學習,對後備自訓與民防避難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礙於本人學識不足,開始撰寫後才發現自己越挖越深... 本篇將以先前分享過、退役陸戰隊Brent0331頻道所分享的《INFANTRYMANS GUIDE》系列影片為骨幹,輔以美軍ROTC教範與其他資料搜集而成。 由於資料量有點大,我將分成上下兩篇進行分享。 <正文開始> 建立巡邏基地,為班排在特定區域的長時間巡邏,提供一個休息庇護、為下個階段任務進行計劃與整補的空間。 巡邏基地使用情境 日間巡邏時需要在有敵情的區域停下腳步,一個可以提供隊伍隱匿的基地是必須的;你可能在以下情境中使用巡邏基地,包含: 1. 任務需要對該區域進行長時間的偵查 2. 長距離移動後的休息與隊伍重組 3. 任務計畫更新與指令下達 4. 小組滲透重組時的集結點 5. 連續/多次任務的行動基地(如伏擊、偵查或巡邏) Brent在提到,行動期間有許多無法預期的狀況,例如大量的敵方部隊進入巡邏隊與友軍的防線間,此時你可能需要就地(on-the-spot)建立巡邏基地。 巡邏基地選擇 任務企劃階段的基地選擇,仰賴空中偵察、地圖空拍以及成員們對目標區域的認識,選擇預計的巡邏基地位置、備用位置、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與集結點(rallying points)。 這些暫定的基地位置,會在隊長進行確認安全無虞才可使用;許多案例中,隊伍可能會被迫從預定位置後撤,例如一些地形在夜間進入時也許可以提供隱蔽,但日出後卻可能完全暴露行蹤,招致敵人的監視甚至攻擊。 因此,小隊領導者在企劃階段最好選定至少1~2個備用的基地位置。 註:在下面基地安全的部分,將提到選址應避開的地點。 巡邏基地一但暴露,巡邏隊需要以個人或人組的形式撤離目前位置,分頭前往約定好的會合點(rendezvous points),以避免敵人追蹤;在制定會合點後,需確認每個隊伍的成員都知道地點在哪,因為實際用到時可能不會有實際的命令。 如果有分隊在外巡邏未歸,則使用集結點(rallying points)進行集結,其位置可能是巡邏隊先前行經路徑上認為適合的位置;同樣地,約定集結點時須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地點在哪。 補充:以色列國防軍的教範中,巡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最近複習指北針的使用法,行路者戶外的影片應該是我在YT上搜尋到講得最簡單清楚的影片了。 指北針依照軍聞社介紹,跟濕濕一樣有三種:基本、地政、透鏡 基本指北針:就是你可以在書局賣到那種,僅能判別方向無其他功能。 地政指北針:全透明,配有各式尺規、分度盤與方向線等,可滿足最多用途。 透鏡指北針:以透鏡觀察刻度,多用於軍用目標精確標定使用。 一般定向運動,建議購買地政以上的指北針形式。 除了辨別方向,地政指北針還可以協助進行地面導航與地位兩種用途 地面導航:藉由方向線引導,指引前往地圖上,或可目視標的的方向。 三角定位:藉由地圖上兩個明確地標,判斷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軍聞社影片中分成前方與後交會,我自己是看不太懂差別。 以上兩點建議可以直接看行路者戶外的影片跟著操作。

【通識】用iPhone內建「指南針app」做應急導航

  這篇是寫給手中完全沒有指北針工具的朋友,緊急時地面導航的參考;另外必須先告知的是,由於電子設備仍有可能出現一定誤差,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在避難包中裝入一只行政指北針等級以上的地面導航工具,把這方法作為備案。 行政指北針與地面導航的操作,請參考這篇: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也建議完全沒有操作經驗的朋友,先把上面這篇文與裡面的影片看完。 ----- iPhone內建的「指南針app」雖然以指南命名,但實際上仍為一個基礎功能的指北針,提供磁北北、高度、方位角,並透過GPS顯示座標與所在區域等資訊:另外羅盤中央的雙十字,也提供了基本水平儀的功能。 另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其實這套內建的app也提供了「定向」功能。 有完全看完上面那篇文章與影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定向運動其實是利用指北針紀錄目標方位角的移動方式;以下我將簡單分享這功能在「可視目標定向」與「地圖兩點定向」的操作方法。 可視目標定向 使用行政指北針時,我們只要將指示行進方向的箭頭,指向目視範圍內想要前往的地標,並轉動分度盤讓N的標示與磁針北方對齊,即可抓出直線方向與磁北的角度關係;iPhone指南針的做法其實非常類似,作法如下: 1. 開啟app後保持手機水平 2. 原地旋轉,將指向手機上方的粗白線指向要前往目的地 3. 點擊羅盤圓心一下 此時目的地的方位角會被記錄下來,羅盤上其他數字會反灰,此時如果轉動方向會發現,羅盤上會顯示你與設定方向的角度偏移量。 圖中可看出面向北方時與目的地(方位角53度)有一定程度的偏移(紅底) 地圖兩點定向 因為分度盤無法自行旋轉,且沒有子午線的設計,這部分手機操作會比指北針來的麻煩,但由於方形的外觀,只要確實將地圖歸北(或稱開圖、展圖),仍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歸北展圖: 1. 開起app,將手機放在地圖的西南角 2. 手機長邊貼齊或平行地圖上的經線 3. 水平轉動手機與地圖,讓指向手機上方的粗線與羅盤的北方切齊 4. 此時手機上會顯示「0度」,即完成歸北展圖動作(磁偏角校正請參考文後) 定向: 5. 將地圖與平放於地面或其他平面上 6. 地圖不動,轉動手機使長邊連接替圖上目前位置與目的地位置 7. 輕點羅盤圓心一下 此時如同前面可視目標定向一樣,即可記錄下目標方位角;之後每移動一段距離(一般為100~200公尺,或在城市中抵達鄰近地標)即可開啟app確認自己與目的地的相對位置。 地

【通識】小市民的戰場移動(上篇) - 在決定移動前該有的準備

趁著剛帶完黑熊學院 - 藍鵲行動的機會,把手上整理的教材與觀察到隊員的實況結合重新整理,來談談小市民在戰爭發生時該如何進行移動。 全文中我們將會提到: (上篇)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中篇) 三. 小市民的行進隊伍 四. 路線規劃的原則 (下篇) 五. 高風險區域的穿行 六. 抵達集結點與休息 一. 什麼時候要移動? 多數的民防手冊都會建議當戰爭發生時,如果你的居住地並沒有立即性危險(如位於砲擊、轟炸等熱區),請盡可能留在家中進行避難,以避免因擁擠的逃難人潮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或是軍需補給線的阻塞。 不過,一但上述危險狀況即將發生,就會建議你進行移動後撤。 戰爭狀態下的移動並非漫無目的的逃難,而是當你居住地無法提供足夠安全保護時,前往下個避難所的決策。 也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先利用公開資訊,規劃自己家庭戰時的後撤資訊,選擇單次行動在72小時內可抵達的私人避難所,或縣市政府設置的「室內避難收容所」,並熟悉前往各避難所的路線。 關於「避難收容所」相關資訊,可直接以關鍵字Google各縣市政府防災頁面 另外提醒,假設你的住家已經處於交戰區域,請盡可能進入家中或鄰近建築地下室就近避難,以避免長時間移動誤闖火線。 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資訊(讀取會有點慢) https://adr.npa.gov.tw/indexgo 二. 移動前該怎麼準備 「待援333原則」是你開始準備前的先備知識。在山難過程中,失溫超過3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3週,都會使遇難人員生還機率大幅下降,而當中72小時飲水是最大機率發生的狀況。 也因此一般移動所需的裝備,會建議設定為離家72小時內需使用的必需物品,且重量控制在個人體重的1/4上下。 建議必備的項目可以包含: 個人衣物、雨具 個人所有衣著應避免高彩度過於顯眼的顏色,或是迷彩或過度戰術的穿著,避免友軍、敵軍難以辨識敵我。穿著部分我們分為夏季與冬季進行分析。 a. 夏季: 建議穿著透氣排汗、快乾的衣物,避免夜晚失溫也可保持移動機動性。 b. 冬季: 建議可使用洋蔥式穿法,分內、中、外三層好調節體溫 - ☑內層為乾燥層,以吸濕排汗、快乾的貼身衣物為主 ☑中層為保暖層,像是刷毛背心、薄羽絨衣或化纖外套 ☑外曾為保護層,像是防水、潑水的外套,軟殼衣等 c. 帽子與襪子: 帽子除了幫你遮陽避雨,也可幫你減少頭頂水分散失(頭皮水

【通識】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下篇 - 基地安全、維持與撤離

本篇接續上篇 《巡邏基地(Patrol Base)建置・上篇 - 選址、偵查與進駐》 ,與大家分享在進駐前後如何維持基地的隱密與安全性,並在完成任務後安全撤離。 巡邏基地安全 在非必要的狀況下,一個巡邏基地建立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且並不會在任務當中重複使用同一個位置,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應避開的地形 綜合ROTC的教範與影片的建議,巡邏基地選址有幾個「不應靠近」的地形地貌 明顯、可疑的敵方陣地 明顯有戰術優勢的地方 小徑、道路、可快速移動的主幹道 建築區域、居民地 山脊、稜線、明確的自然分界 山谷、湖泊、水源附近 樹木或植被稀鬆的地方 自然線 自然線(Natural Line of Drift) 直白說就是「切西瓜的路徑」,這是在過去追蹤相關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的概念。 一般狀況下人類行進中會選擇對自己最省力的路線 - 例如在小徑的十字路口要轉彎時,我們常常會選擇跨出路面切至垂直的移動路徑,而不是走到直角的拐點在轉彎。 另外一種自然線的案例,就是自開闊地走上道路時,我們的路徑會開始沿著與道路平行的方向逐步接近道路,而非筆直走上道路後90度拐彎。Natural Line of Drift 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通識】野地「反」追蹤技巧 【通識】野地偵查追蹤5 - 住民地的追蹤 較安全的地形 在Brent0331的影片中,他建議巡邏基地較安全的選址,可以選擇設立在山區地勢陡峭的位置,或是步行較難以順利抵達的區域。 如果身處位置較開闊域,也要盡可能選擇植被茂密、矮灌木緊密生長的區域;假設有明確的威脅來源,在巡邏基地位好同時選擇設在有頂蓋的密林中,以避免被來自地面、空中的光學偵照手段發現,例如這次烏俄戰爭中,烏軍教範就曾指出頂蓋對於防禦FPV偵查的重要性。 【戰術】烏克蘭TDF的陣地結構教範 早期預警 除了選擇安全位置外,Brent0331更提到應於巡邏基地周遭敵人可能行經的路線,設立監聽哨或觀察哨(LP/OP),並建立各個哨點的無線電網路,提供巡邏基地早期預警;在設立巡邏基地時,確保一條通往備用基地的道路,在目前基地有被發現或遭破壞的可能時迅速撤離。 另外,每個觀察哨應派遣足夠的人力,以及相應的物資設備,使他們能在觀察哨內輪替工作,以避免他們在哨點與基地間頻繁往來;觀察哨內人員在每日黎明、黃昏兩個時段保持100%的警戒,因為這時敵人最容易發起進攻的時段。 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