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戰術】CQB步法 - Flow and Button Hook



Footwork matters步法很重要,這支影片中OTG雙J教官以藍色、灰色膠帶標記的方式,解釋兩種突入步法怎麼走會比較順暢,無論是入口評估或是直接動態突入都適用。

・灰色 - Flow 最小阻力路徑

・藍色 - Button Hook 

這部影片的說明真的太瑣碎了,但標示又很好理解讓我不想逐段翻,但我可以整理出幾個比較重要的重點。


一. 槍口不露白

這有點老生常談了,應盡量避免槍口側面提前出現在門框的切線上,突入前應注意站立位置不要讓槍口超出門框;突入中透過Retracting的動作讓槍口不會提前進入門框(當然,握持手側Flow突入時抵肩會更有效率)。


二. 先理好預備腳步

在門邊用小碎步調整自己的腳步順序,其實可以這樣記 - 「Flow靠牆近的腳在前、Hook離牆遠的腳在前」,並抓好距離。

(以下稱近腳與遠腳)

・Flow時:
近腳在前就定位,遠腳先跨至門框1/2同時Retracting,近腳角落方向跨入後門內同時出槍,遠腳再往內跨入向前推進。

・Button Hook時:
遠腳在前就定位,近腳先跨至門框邊與之垂直,Retracting同時將遠腳跨至另一側門框內,腳掌、骨盆帶動身體轉向並將近腳跨入門內後朝反向推進。



三. 腳掌、骨盆會引導你的方向

雙J在這段提到,有些學員在進入房間後會因為腳掌朝向走偏掉,走進背後夥伴佔角後往回掃視的射界裡,所以進入時要用自己的腳掌、骨盆朝向限制自己的動線,例如:

・Flow時:
近腳應腳掌、骨盆朝最小阻力路徑跨入門,腳掌甚至可以微朝內。

・Button Hook時:
遠腳跨至另一側門框時,骨盆就應該轉向著內,才能帶動身體的旋轉。


以上大概就是這支影片的重點啦,這個練習甚至不用用槍也不用膠帶,只要家中有門隨時可以練習唷!


TACTICAL TWISTER: CQB FOOTWORK EXPLAINED



其他人都在看...

【通識】自然瞄準點(Natural Point of Aim)

原文: A Marksman’s Guide to Natural Point of Aim 作者:Matt 譯者:戰術狗 這篇來自Everyday Marksman的文章,是個人目前找到對NPA自然瞄準點解析最詳盡的文章,以下本站將對文章的一些重點進行翻譯摘錄,讓大家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NPA的重要。 什麼是自然瞄準點(NPA) 無論什麼射擊姿勢下自然地放鬆身體,都會讓槍口自然地指往一個方向,這個最省力、最自然指向的點,就是你的自然瞄準點。 因此,許多當代射擊訓練都會鼓勵射手,將槍枝與身體結合為一個整體指向欲射擊的目標,而非以雙臂肌肉來控制射擊的指向。 在美陸軍《TC 3-22.9步槍和卡賓槍射擊技巧》中明示了: 「自然瞄準點是當射手的肌肉放鬆並獲得支撐時,槍管自然定向的點」 檢測自然瞄準點的問題,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以下現象: 1. 瞄準時,是否覺得自己在用力拉或推步槍將準心對準目標? 2. 射擊後,瞄準器是回到原來瞄準的位置還是移動到其他地方? 3. 觀察瞄準圖像,是否容易有大幅度的「晃動」? 以骨架結構而非肌肉推拉進行瞄準 以肌肉進行瞄準是新手常犯的錯誤:以肌肉施力控制的槍口指向,會隨著射擊的後座力反彈、偏移,在射擊過後回到你最放鬆的點,也就是你的NPA。 換而言之如果以肌肉控制槍口指向,你將需要在每一槍結束後一在地用力調整,使準星在目標與NPA間形成所謂的「擺動區(wobble zone)」,使用的肌肉越多,擺動區的幅度就越大,這也將影響射手的射擊效率。 過去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射手訓練增加肌力的方式,以保持最小的擺動區,但無論如何它依然存在。因此最好的方法仍是減少射擊時的肌肉用量,例如在臥射時雙肘托地、槍托抵肩就是一個例子,這姿勢下只需要施力不讓雙肘撐開。 (站姿可參考: 【戰術】Shoot How You Walk - 步行基礎的射擊站姿 ) 美陸軍《TC 3-22.9步槍和卡賓槍射擊技巧》也提及減少使用肌肉進行瞄準的好處: 放鬆肌肉使士兵在射擊過程中能適當地保持射擊指向,並使肌肉在操作武器系統時不會過度緊繃;放鬆的肌肉有助於提供士兵作戰的穩定性: • 肌肉拉傷或疲勞會降低作戰穩定性 • 射手以骨骼來維持射擊指向,對肌肉的要求就越少 • 骨骼支撐越多,射擊指向越穩定,因為骨骼不會疲勞或拉傷 • 使用的肌肉越少,射手維持射擊指向的時間就越長 使用自然瞄準點NP...

【戰術】建築掃蕩 - 遊騎兵的室內空間整理術

《遊騎兵手冊 - 附錄A:建築物搜索技巧, Ranger Handbook. Appendix A: Building Clearing Techniques》 作者:Department of the Army 譯者:Clint Liao 編輯:戰術狗 Yeti 室內搜索(Clear a room) 收到信號後,小隊從突入(破)口進入。當隊伍各員都各就各位控制室內時,隨即對各自責任區內所見之所有威脅或敵對目標展開攻擊。 不應事先規劃隊伍各員之移動方向,除非明確知悉室內格局。總而言之,每一員的移動方向都要與「前一員」相反,例如: 第一員突入室內並負責消除所見之威脅(註:門前決策是否進入),隨後向左或向右移動,沿著阻礙最少的路徑到達控制點(室內兩側角落之一),直達角落。 第二員幾乎是與第一員同時進入,隨後沿著牆面往「第一員」的反方向移動。第二員必須清除門前威脅,以清除直接威脅之區域,再移動至其控制點(註:另一側角)。 第三員只需往第二員的反方向移動,從突入口移動1公尺以上,並到達掌控近入口側之位置。 第四員往第三員的反方向移動,從突入口移動1公尺以上,並到達掌控近入口側之位置(參見第8章之內容)。 室內搜索隊形 菱形隊形 (Diamond Formation) - 蛇形版 「蛇行隊形」是「菱形隊形」的一種變體,常用於狹長的走廊: 第一員負責正前方之安全,射界涵蓋任何出現於遠處或走廊沿線的敵軍士兵。 第2員與第3員負責掩護第1員的左右兩側。其射界涵蓋任何從走廊兩側突然出現的敵方戰鬥人員。 第4員(通常配備M249機槍)殿後,負責處理任何從隊伍後方突然出現的敵方士兵(參見圖A-14)。 V形隊形 (Vee Formation) - 開T技巧 「開T技巧」是「V形隊形」的一種變體,常用於寬闊的走廊: 第1員與第2員併行移動,負責處理走廊兩側。 第3員位於第1員與第2員後方位置,負責處理走廊遠處,在第1、2員中間輸出火力。 第4員負責殿後(參見圖A-14)。 廊道搜索(Clearing Hallway Junctions) 走廊上的岔路屬於危險區域,應當謹慎通過。圖A-15:小隊在到達T字路口時,沿著T字方向行進。該小隊是以「菱(蛇)形隊形」來行進(參見圖A-15-A),其方法為: 小隊先分拆成1組2人之小編組(共2組),第1員與第3員併行沿廊道右側向前行進...

【戰術】Shoot How You Walk - 步行基礎的射擊站姿

本篇對於射擊基礎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我甚至認為在練習 《預備持槍 - High Ready v.s Low Ready》 前,你應該先看過本篇的這部影片「Let's Talk Shooting Stances With DJ Shipley of GBRS」,先把射擊的「站姿」搞定,對出槍的練習將更有幫助。 對於Mike Glover與DJ Shipley抵肩窩的持槍姿,無論在基礎 《要怎麼握好你的...AR步槍》 或是上面預備持槍的貼文中,狗友們都曾提出質疑 - 「這種持槍得擁有他們那種強壯的上身才頂得住」。 然而在這次的影片中DJ Shipley詳細解釋了他們如何利用透過站姿的改變,抑制步槍的後座力同時,還能保持對環境狀況的應對靈活性。 從影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整理出站姿、瞄準與後座力抑制三個重點: 一、站姿 有別於傳統正面等肩站立的姿勢,為保持更好的機動性,DJ認為最好的站姿就是「當自己準備奔跑,身體前傾跨出一步」的站姿(這裡有點難翻成一個名詞),因為這就是你在步行的姿勢,基於不行為基礎的射擊姿勢,可以提供你在戰鬥時更靈活的速度與反應。 DJ提到,許多人在立姿射擊時會習慣將後腳掌往外張開,但這樣的站姿在身體結構上反限制了上身的轉向角度。 例如說Yeti本身是右撇子抵右肩射擊,當右腳在後張開時,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上身左旋無法超過45度;不過以DJ建議的方式,將右腳朝前同時將骨盆鎖定後,左旋的角度可輕鬆超過90度。 二. 瞄準 為什麼GBRs的座右銘之一是"Stance Matters (站姿很重要)"?當你嘗試跟著DJ調整射擊姿勢,就會很清晰的理解這句座右銘背後的道理。 隨著後腳掌轉向朝前,你的身體也會很自然地面朝向前方,讓抗彈板以最大面積提供最完整的保護。 此時無論手持的步槍或手槍,你都可以很自然、迅速的將槍口順著人體中軸推出,把準星放到雙眼前方進行瞄準射擊。 關於出槍方式,你可以參考 《預備持槍 - High Ready v.s Low Ready》 三. 後座力的抑制 如同影片中Mike Glover所說「就像坐在自己的大腿上」,後腿腳掌朝前的的緊繃感,可以在射擊時給身體帶來相當的支撐性,射手不需要再像傳統立姿那般前傾身軀,像鐘擺一樣去抑制後座力。 這陣子自己實際操作下來,確實可以感受到這姿勢在身體支撐性上的優勢;不過,仍舊是台灣...

【戰術】邊門房(Corner-fed room)處理 - 為何你更該學習兔兔跑(Running Rabbit)?

  入口評估策略中,突入方會先透過切派或是平移技術,確認並清除室內最大角度的威脅。 中門房(Center-fed room)的教學裡,完成確認動作後突入方會循最小阻礙路徑,以Push Theart的方式壓入還未確認的難角(Hard Corner, HC),並在進門後展開。 不過在Orion Training Group(OTG)的這部“RUNNING THE RABBIT vs PUSHING THE THREAT, COMPARING TWO CORNER FED CQB TACTICS”影片中,Jason與Jared反而更推薦在邊門房使用Running Rabbit戰術,怎麼做,為什麼? 註:房間位置術語原片並未描述,本篇將以壁虎團隊的專文內容為準。 關於「難角HC」、「易角EC」與其他術語,請參考: 《室內空間解構:第二部分》 PUSHING THE THREAT的邊門房情境 尖兵在門外完成掃視與清除威脅後,通過房門往HC推進佔領或清除威脅,同時第二員須通過尖兵背後,順著Long Wall往另一個已確認的易角(Easy Corner, EC)方向推進,並在1/3處停下往回掃視整個房間。 影片中OTG團隊實測,完成整個流程需時約2:04。 RUNNING THE RABBIT的情境 尖兵通過房門、槍口對準HC方向,直接往平移的方式順著Long Wall往EC推進,並同時射擊HC位置威脅,然後在適當位置停住掃視;第二員立即跟進並同時推入HC攻擊威脅目標,威脅倒地後掃視確認。 影片實測,完成整個流程約20秒。 編按:這名詞過去用來形容四人動態突入時,頭兩員往不同方向角落推進,分散屋內目標注意力,再由後兩員進入清除目標的手段;因為很想兔子與獵人的關係,故稱“Running Rabbit”。 為什麼更該兔兔跑? Jared解釋 - 尖兵採Push Theart策略壓向HC的威脅時,容易在HC與突入點的連線上發生一對一的槍戰,並產生一個暫時的火力通道,但第二員卻必須先穿過尖兵背後、然後突入至Long wall 1/3往回掃時,才有機會將槍口對準HC。 這有可能迫使尖兵在僅有抗彈板的狀態下近距離跟威脅互噴;另外穿過尖兵背後的第二員,也會同時進入威脅的射界內。 Running Rabbit的策略反而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 - 往EC推進並對HC開噴的尖兵,可以有效地吸引H...

【通識】基礎指北針使用

最近複習指北針的使用法,行路者戶外的影片應該是我在YT上搜尋到講得最簡單清楚的影片了。 指北針依照軍聞社介紹,跟濕濕一樣有三種:基本、地政、透鏡 基本指北針:就是你可以在書局賣到那種,僅能判別方向無其他功能。 地政指北針:全透明,配有各式尺規、分度盤與方向線等,可滿足最多用途。 透鏡指北針:以透鏡觀察刻度,多用於軍用目標精確標定使用。 一般定向運動,建議購買地政以上的指北針形式。 除了辨別方向,地政指北針還可以協助進行地面導航與地位兩種用途 地面導航:藉由方向線引導,指引前往地圖上,或可目視標的的方向。 三角定位:藉由地圖上兩個明確地標,判斷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軍聞社影片中分成前方與後交會,我自己是看不太懂差別。 以上兩點建議可以直接看行路者戶外的影片跟著操作。